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0:50:13

文档简介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欧风东渐、干没、戋戋、于焉上场”等词语。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主张和感受。
3、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
4、培养良好的读书品格。
2学情分析
对这样文白夹杂的文章,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作者的幽默风格,多数学生也不能够完全领悟。但他们对作者的个性十足的语言应该很感兴趣。可以依此激发兴趣,打开课堂局面。
3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主张和感受。
2、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出示梁晓声和柏杨的两段文字,待学生看完后)同学们,昔有少年梁晓声,因痛失爱书而嚎啕大哭,痛不欲生;今有作家柏杨,因爱书被借而呼天抢地,发出惊天动地 的呐喊——(展示并让学生齐读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活动2【活动】预习成果展示与交流
1、指名读自己补充的课下注释。
(屏显)第126页:欧风东渐(jiān)(渐:慢慢流入)第127页: 左道旁门 迄(qì)今 于焉上场 (从这里开始) 劳师动众 进德修业第128页:潸(shān)然泪下 欤(yú) 戋(jiān)戋(少、细微) 第129页: 人赃俱获 薄惩(薄,小)
2、指名朗读课文5——9自然段,
3、指名表述自己的初读感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3【活动】学习研讨
1、出示学生自读时提出较多的共性问题,结合文中语句,合作探究: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张鑫雨等)
(2)本文主要写借书,为什么开头四个自然段有大量关于“酒”的内容?(盛慧鸽、罗嘉等)
(3)为什么以“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为题?像这样的语言文中还有哪些?(郭金源等)
(4)这篇文章不是古文,为什么有不少的文言词语?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柏杨先生”、“郭衣洞”先生?(李紫颖等)
(5)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写得很倒霉?(王坤鹏等)
2、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要求朗读相关语段)。
3、教师释疑解惑,并归纳小结:
语言特点——诙谐幽默:
(1)大胆夸张:易于接受,印象深刻,引人深思,表达愤激。
(2)文白夹杂:诙谐风趣,新奇陌生,洒脱自如。
(3)自我调侃: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
活动4【测试】反馈检测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迄今( ) 干没( )潸然泪下( )
糟蹋( ) 歃血( ) 笺笺稿费( )
2、作者列举的英文酒名“喂死剂”、“白烂弟”、“拿破轮”,与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威士忌”、“白兰地”、“拿破仑”不同,这是为什么?
活动5【作业】拓展延伸
拒绝借书之人,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婉拒型:三毛说书和牙刷不借。非借不可,宁可借出牙刷。
怪异型: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书橱上贴一纸条:“书与老婆不借。”
率真型:法郎士说:“我从不借书给别人,因为他们只借不还。瞧瞧我书房里的书,全是别人借给我的。”
问:区区一本书为什么对书主那么重要?(王一凡等)
请到课本159页阅读余秋雨的《藏书忧》,找寻答案。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了解一个作家的性格,体会一种语言的风格,养成一种读书的品格。
课件18张PPT。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
——梁晓声《慈母情深》(七上)? 知识分子最大的伤心之事,莫过于书被人借去如石沉大海,等到自己需要时,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 ——柏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柏杨,原名郭定生,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欧风东渐、干没、戋戋、于焉上场”等词语。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明白作者的主张和感受。
3、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4、培养良好的读书品格。预习成果展一、我们补充的注释:
第126页:欧风东渐(jiān)(渐:慢慢流入)
第127页:左道旁门 迄(qì)今(至今)
于焉上场(从这里开始) 劳师动众 进德修业
第128页:潸(shān)然泪下(流泪的样子)
欤(yú) 戋(jiān)戋(少、细微)
第129页:人赃俱获 二、简说自读感受(可就文章内容、
语言、作者的主张或感受等方面来概括)。合作研讨我们共同的问题: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张鑫雨)
2、本文主要写借书,为什么开头四个自然段有大量关
于“酒柜”的内容?(盛慧鸽、罗嘉等)
3、为什么以“借书不还,天打雷劈”为题?文中像这样风格的语言多吗?(郭金源等)
4、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写得很倒霉?(王坤鹏等)
5、这篇文章不是古文,为什么有不少的文言词语?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柏杨先生”、“郭衣洞先生“?
(李紫颖等) 杂文,即杂体文章。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酒柜”象征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流露出作者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同时引出作者对“借书不还”这一不良现象的批判。 一个人省吃俭用,好容易买了几本视同性命的巨著,却被列强瓜分,实在痛彻心肺。 当其借书时也,如果拒绝,八十年交情从此一笔勾销。不得已借给他,再向他索取,不但索不到书,八十年交情也同样一笔勾销。而且还开骂曰:“几本破书,也不是银子,三番五次,要个没完,我早忘记塞到哪里去啦。哪一天我整理整理字纸篓,找到后摔到他脸上。”书主被糟蹋到这种程度,怎能不潸然泪下欤。 夫珠宝失踪,或被借、或被偷,没有下文,还可告到衙门。而仅只一本书,如果劳师动众,恐怕同情的不是书主,而是恶客。河南省有句谚语曰:“偷书不算贼,捉住打一锤。”此锤非铁榔头,乃拳头也。偷书属于雅贼,打一锤已经该诅咒啦,至于借而不还,理就比天都大——你摆着还不是摆着,俺拿来进德修业,以便救国救民,你不送慰劳金已够差劲啦,还有脸讨呀。 语言特点:
1、大胆夸张: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引人深思,表达愤激。
2、文白夹杂:诙谐风趣,新奇陌生,
洒脱自如。
3、自我调侃:表面自我贬低,
实显对方无理。幽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迄今(??? )??? 干没(?? ? )???潸然泪下(??? ? )
糟蹋(??? )??? 歃血(???? )??? 笺笺稿费(??? ? ) qìɡān mòshānjiāntàshà2、作者列举的英文酒名“喂死剂”、“白烂弟”、
“拿破轮”,与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威士忌”、
“白兰地”、“拿破仑”不同,这是为什么?
??????????????????????????????????????????????????????? 2、作者列举的英文酒名“喂死剂”、“白烂弟”、
“拿破轮”,与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威士忌”、
“白兰地”、“拿破仑”不同,这是为什么?
??????????????????????????????????????????????????????? 拒绝借书之人,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婉拒型:三毛说书和牙刷不借,非外借不可,宁可借出牙刷。
怪异型: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书橱上贴一纸条:“书与老婆不借。”
率真型:法郎士说:“我从不借书给别人,因为他们只借不还。
瞧瞧我书房里的书,全是别人借给我的。”
??????????????????????????????????????????????????????? 问:区区一本书为什么对书主那么重要?
(王一凡等)欣赏一个作家的性格,
体会一种语言的风格,
养成一种读书的品格。
??????????????????????????????????????????????????????? 谢谢合作!
谨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