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4.2平面镜成像在宁静的水面会出现景物的倒影,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大小
位置设计实验,合理选用器材,说出你理由◆设计实验1、本实验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2、怎么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怎么确定像的位置?便于观察且比较物与像。 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使用刻度尺作为测量工具。用另一个与镜前蜡烛大小相同的蜡烛在镜子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与镜中的像完全重合。4 、可以用两个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吗? 可以,必需用手电筒照亮前面的棋子。点击画面播放探究实验◆分析论证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不相等);
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相等相等前后两支蜡烛完全重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SO1B1O2B2.S’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成的像?
利用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作图作图:作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的位置四、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应用成像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 白天,它的红颜色会引起后面的汽车司机的注意。
后面的汽车里面其实是很多互相垂直的镜子。夜晚后面汽车的灯光照在它上面,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点击画面播放潜望镜原理点击画面播放点击画面播放万花筒原理 避免本车内人、物在前挡风玻璃成的虚像对司机观察的干扰
生活小常识
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为什么不竖直安装而都是倾斜安装的,是仅仅因为倾斜安装扩大视角、减少风阻、使车身造型美观吗?其实,其中包含着基本的光学原理。
1.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0.5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
__m;此时像与平面镜相距__m;当他远离平面镜走了
0.5m,这时像与他相距___m
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将( )
A.远离平面镜且像变小;
B.靠近平面镜且像变大;
C.靠近平面镜且像不变;
D.远离平面镜且像不变;1.60.52.0C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_______
(选填“相同”或“相反”)。3、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_______m处。2相同平面镜成像
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作图:成像特点成像原理应用:成像改变光路:潜望镜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
而是所朝的方向。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2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在镜里有像,但若在和镜后面之间用一物遮挡,还能看得见像吗?
[ ]
A.能看到
B.不能看到
C.在有些位置能看到,有些位置不能看到
D.无法判断
2.各种车辆司机面前的挡风玻璃都安装成倾斜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 ]
A.使车辆的造型美观
B.车辆行驶时减小阻力
C.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使司机能看清前面的道路
D.车辆在白天行驶时,使司机能看清前面的道路
3.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全身
二、填空题
4.我国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________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__的装置.
5.某人身高1.70m,站在离平面镜前10m处,像离镜________m,他的像高为________m,他举起右手,则他的像举起的是________手;若人向镜面前进2m时,镜中的像离他本人________m,他的像高为________m.
三、作图题
6.在下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7.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C;
3. A;
【分析】:
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根据成像的原理可知,此时是乙的眼睛处发出的光(实际上是别处来的光照射到乙的眼睛处而反射出来的光)经过镜面反射以后再射到甲的眼睛中的结果.由光的反射中的光路可逆原理可知,若将上述光线完全逆转过来,这样的光路仍然是成立的.即由甲的眼睛处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必能射到乙的眼睛处,即乙从镜中也可以看到甲的眼睛.至于乙是否能在镜中看到甲的全身,则由本题条件是无法做出肯定答复的.
二、填空题
4.光的反射,潜望镜;
5. 10,1.70,左,16,1.70
三、画图题
6.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7. (1)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
(2)大小之间的
(3)不能,虚
(4)物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和像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思路与技巧:蜡烛放在直尺上,很直观地看到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一蜡烛与另一蜡烛所成的像是否大小相等,从而间接地比较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由于光屏不能呈现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该实验中由直尺可量出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两段等长的蜡烛可以验证物与像大小相等,从第三步可知成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