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人与克隆人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对于是否可以克隆人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辨析,认识议论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理解本文所用的正反论证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可以发展克隆技术但不可克隆人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2学情分析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是一篇比较探究课,因为它所涉及的问题是“人到底能不能克隆”这样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对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新事物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做为一篇议论文,它的层次清晰,结构一目了然,论证方法具有代表性,学生容易接受,对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认识理解,进而写好议论文,都有比较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对这篇课文做了精心的设计。学习时间设计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辨析论证“人不可以克隆”这一观点;难点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课堂辩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3重点难点
通过自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人与克隆人的区别、辨析可以克隆人和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得出正确观点。
学生作为主要力量参与,辨析双方理由,从而理解作者可以发展克隆技术但不可克隆人的观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师由上节课阅读和预习说起引入简单提问。
⑴本文的作者是?是什么样的人?
⑵作者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2.引入新授内容:本节课将在上节课阅读和预习的基础上做更加深入的研讨。
活动2【讲授】预习检测:
提问:人和克隆人有什么联系?
实施:这个问题涉及课文第一节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由学生来讲解。
为了便于学生讲解,教师可事先将全文制作成一张图片,利用电子白板的插入功能导入电子白板桌面,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和课文图片来讲解。
要点:供体人和克隆人的基因是一样的,但人是生物、社会的人,不同的的成长历程而形成的特定人格是不一样的,因而供体人和克隆人看起来一模一样,实际上不是一模一样的人。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一:
从文中可以知道有的人认为可以克隆人,他们的理由有哪些?你能证明这些理由是错误的吗?
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认为可以克隆人的七项理由,利用PPT课件展示:
1.不育者的选择;
2.避免产生严重遗传病的孩子;
3.为了进行研究;
4.为了提供器官;
5.为了优生;
6.发展同性恋社区;
7.进行星际航行。
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尝试反驳其中的一个理由,做好上台讲解的准备;
找七个同学分别反驳其中的一个理由,因为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教师可以不指名而是同学们自愿上台讲解;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借助导入的课文图片,通过重点勾画,帮助其他同学理解;
教师对每一个理由做精炼点拨.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二:
从文中知道,也有很多人认为不能克隆人,他们的理由有哪些?是否有道理?
实施: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认为不可以克隆人的五项理由:
1.生儿育女有上帝安排;
2.生命的奥秘是神圣的;
3.丧失人类基因库;
4.破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5.地位难以确定。
老师依据课文图片对以上理由做简单辨析,说明虽然观点是正确的,但理由不正确或不充分;
引导思考:虽然理由不充分,但不能说可以克隆人,因为克隆人会造成严重后果,由一个同学来上台讲解为什么不能克隆人,有什么严重后果.
学生讲完后教师做简要总结,PPT展示严重后果:
1.克隆人是人,不是工具,不应该受到伤害;
2.克隆技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一个克隆人和一个供体人并存,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4.一旦迈出第一步,后面就难以刹车了。
教师总结辨析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辨析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从而理解全文所使用的正反论证法:
理由反对克隆
不育者的选择
可能产生许多畸形
避免产生严重遗传病的孩子
实际会引起严重消极后果
为了进行研究
尊重他们,不能研究
为了提供器官
不愿提供,不能强迫
为了优生
斗争加剧,世界不安
发展同性恋社区
不一定会解决
进行星际航行
如果不愿,怎么办
理由
反对
生儿育女有上帝安排
不科学
生命的奥秘是神圣的
违背科学
丧失人类基因库
理由不是根本性的
破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理由不是根本性的
地位难以确定
理由不是根本性的
得出结论:
虽然克隆人在技术上有可能做,但在伦理上不应该做。
发展克隆技术,但不能克隆人。
顺势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的区别,点明这样的文章是议论文,结合本文学习议论的常识,再次重申正反论证法。
1.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议论文中作者的观点就是文章的观点,即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4.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针对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三:写作特色
实施: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课文全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鲜明的写作特色,用PPT展示:
1.采用小标题。
作用:层次清楚,结构一目了然。
2.大量的、巧妙的运用设问句、反问句、一般疑问句。
作用:容易引发读者思考,使得论证更加有力。
活动6【练习】全文回顾
实施:
老师引导学生以检测的方式完成对全文的回顾:
1.《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是一篇( )文,论点是( ),作者先从论点的反面说起,先辩驳可以克隆人的理由,运用充分的论据证明不能克隆人,即( )论证,接着从和论点一致的方面论证,证明不能克隆人,即( )论证,因此全文用了( )论证方式。
2.本文在结构布局运用了( )形式,全文分了( )节,用了( )个小标题。
运用这个种形式有何好处?
3.本文在修辞上的特点是,大量运用了( )、( )以及( )。这样做的好处是( )。
活动7【练习】课后巩固练习
读后有感:
每个同学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学习本文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