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梁思成的故事 课件 (3)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梁思成的故事 课件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0: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梁思成的故事 李 辉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梁思成简介: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梁思成与林徽因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鉴真和尚纪念堂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徽自由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勘察 叹为观止 钦佩 轩昂
巍峨 黯淡
灰飞烟灭 壮硕
锈蚀 塔刹检查预习: 1.迅速浏览课文,一句话概括可文内容。
2。思考并概括本文主要写了梁思成的哪些故事?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勘察山西应县木塔
二是保护奈良古城
三.感叹古庙被毁

品读课文,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读一读,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梁思成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品读赏析:品味探究
1.梁思成为什么要保护古代建筑?
2.作者对梁思成怀着崇敬钦佩之情,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找出句子体会。3、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在这个灵魂21 世纪还存在吗?
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
5、作者说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为什么?品味探究:写法探究 1.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分组读课文 )①.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 ②.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 ③.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写法探究 2.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3.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相似处:
① 、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
② 、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不同处:涂元季是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作者李辉构思此文时,梁思成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保护古文化遗址如何从我做起?拓展延伸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2、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3、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4、对比手法的运用。
5、语言凝练文采飞扬。小结全文: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保护文化遗产上仍存的遗憾。
布置作业:
为梁思成写一段颁奖词。小练笔 观察沙河中学的校徽,说说它的象征意义,并写一段介绍性文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