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细菌的启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文中生词
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以及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学习本文机智趣味的口头表达,认识口语交际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探究中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及其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2)通过语言赏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以科学家的态度,健康的心态。在与细菌的斗争中保持一份平和的态度,积极乐观的面对灾祸。
2重点难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特征及其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2、通过语言赏析掌握课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3、学习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课时安排
二课时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细菌的启示
一、导入新课
1、师:1945年,日本731部队对中国的细菌战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伤痛。2003年非典,一种SARS病毒,让许多人失去生命。那么这些细菌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们能否完全消灭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普作家郑也夫的作品《细菌的启示》。
2、作者简介:
师:请学生介绍作者,生介绍后师补充:
郑也夫,1950年8月生,北京人。1963年至1968年,在北京八中读书,1968年7月——1977年1月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1978年4月至1979年7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得哲学硕士。1982年至1994年在北京社科院社会所工作。1994——1998年,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1998年至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习工作。2004年至今,任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郑也夫出版有学术著作《西方社会学史》,《代价论》、《信任论》、杂文集《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走出囚徒困境》、《轿车大论战》、《游戏人生》、《忘却的纪念》、《被动吸烟记》。其中《被动吸烟记》收录了《细菌的启示》。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板书)
细菌(jūn)摄取(shè)唾液(tuò)奶酪(lào)执著(zhuó)发酵(jiào)咀嚼(jué)反刍(chú)豁免(huò)砥砺(d )
活动2【讲授】细菌的启示
二、讲新课
1、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朗读课文后要交流心得。
学生交流心得:
师:你对细菌有哪些新认识?哪些让你最感兴趣?请找出有关课文内容读一读。
师引导:注意课文每段都有中心句。尝试用自己的话交流读书体会。
甲生:细菌不一定都有害,对人类生存而言,我们离不开细菌。它净化了地球的垃圾,文中说它是生物界的元老。
乙生:细菌无处不在,那我们种种防菌措施不一定都能起作用。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它仍然存在,那么冰箱储存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洁净的。既然无处不在,就不用过度担心,应该从容应对。
丙生:细菌主要靠寄生的方式生存,我们每个人都是细菌的寄主,说明大多细菌对人体并没有害处。
丁生:细菌有不可消灭性,我们天天灭菌,也不会完全消灭了细菌。
师:这样说来,细菌消灭不了,又无处不在,那我们平时就可以不用预防消毒了,对吗?
戊生:不对,细菌的种类不同,对人体有害的细菌一定要消灭。否则不用生产各种药物来抗病毒了。
师:细菌有哪些特征?
学生明确,师板书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处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主旨是什么?
引导:可从课文哪一段看出演讲的目的?
明确:最后一段,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我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计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地与之作漫长的斗争。
三、合作探究
师:课文共讲了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生讨论后,明确:
文章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来安排全文内容,二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前一方面对细菌的性质特征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使读者对细菌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再讲述细菌对人类最具挑战性的特点:适应性,结构走向简单化,最好的例证就是寄生的生存策略。后一方面可以说是前一方面的重点的突出强调。在文章的最后总结出细菌给我们的启示。一方面不想奢望消灭细菌,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放弃对细菌寄生的漫长的斗争。这样安排文章内容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师:文章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生讨论后明确:
明确:作者在介绍细菌的性质特征时,前三个特点写得比较简略,对细菌的不可毁灭性和寄生的生存策略却用了很大篇幅,作了极为详细介绍。这是因为:一方面,这是细菌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作铺垫。细菌对人类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这两点,细菌给人类的启示也是从这两点而来。所以作者对这两点最关键的特征,作了极为详尽介绍。
师:细菌对传统的进化论的挑战含义是什么?
生讨论后明确:
生物进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人类逐渐走向复杂化,而细菌的策略是越进化越简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细菌,了解了细菌的特点,并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要牢记:细菌并不可怕。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的生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细菌对人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