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囚歌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7:27:51

文档简介

囚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情分析
这首诗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快走进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先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习方式以探究和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语句,让学生理解体会,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虽然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如今在歌乐山渣滓洞的墙壁上还留有叶挺同志当年用铅笔写下的千古诗篇,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儿学习一下叶挺同志的《囚歌》。
活动2【讲授】《囚歌》讲解 一、检查生字 (课前预习时) 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囚歌 紧锁 敞开 活棺材
二、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解题 1、范读、齐读诗歌、通过视频朗诵家朗诵诗歌感受意境,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2)教师简介作者。 写作背景:《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第一节
1、范读第一节诗 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 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指名回答、朗读本小节。
生: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二)讲读第二节诗 1、范读第二节诗。 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 5、指名回答。 第一小节“自由”: 叛变革命,出卖人民所获得的人身自由。
第二小节的“自由”: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获得的真正的自由。
(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 6、师: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高昂。 过渡: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
(第三节诗) (三)讲读第三节诗 1、范读第三节。 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指名回答 (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师生齐读,评析,学生再读。
活动3【活动】小组讨论
一、关于诗歌第一节朗读活动
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二、关于诗歌第三节自学感悟活动
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比喻)
(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活动4【练习】重点点击 课堂练习
重点点击 课堂练习
1、结合诗歌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2、熟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2)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2、背诵《囚歌》。
活动6【活动】视频朗诵
视频欣赏诗歌朗诵家朗诵《囚歌》
课件23张PPT。囚歌——叶挺《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课文导入《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挺,北伐将领,新四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获释。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作者介绍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题解囚:会意字。周围像一个井,里面站着一个人。这儿指关押;囚禁
囚歌:指的是囚禁在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学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诗意解析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人:坚定的革命者。
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叛徒的憎恨。 第一小节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态度。当时摆在监狱中的革命者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一是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获得自由。 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这一小节中的“自由”和第一小节中的“自由”意思相同吗?①第一小节“自由”。
②第二小节的“自由”。 叛变革命,出卖人民所获得的人身自由。
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获得的真正的自由。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作者要什么样的自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节诗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地下的烈火”来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用“活棺材”来比喻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这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面对敌人时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和誓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小结重点点击 课堂训练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结合诗歌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①囚歌:

②永生:
③人: 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坚定的革命者。重点点击 课堂训练 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结合诗歌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④狗:
    ⑤地下的烈火:
⑥活棺材: 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监牢。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重点点击 课堂训练熟读《囚歌》回答下列问题 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自由”是躯体的自由,是国民党反动派给予的所谓的“自由”;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是身心与灵魂的自由。

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指导朗读朗诵?
《囚歌》
叶挺
失去 自由
得到 永生
板书设计拓 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德国】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