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 课件+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囚歌 课件+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8:37:39

文档简介

囚歌 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人的精神的建设,这种建设要在语言文字的感受与运用中存在。所以本课教学应当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向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革命而献身的豪情。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内涵。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学情分析
课文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读中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比较准确地认识革命英雄的气节。
4重点难点
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5教学过程
1、请学生读课题:观察“囚”的写法,从字面看“囚”该怎么解释?交流对“囚歌”的理解。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5.1.2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5.1.3初读课文 把握中心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5.1.4研读课文 深入理解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5.1.5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拷( ) 棺( ) 囚( ) 刑( ) 躯( ) 烈( ) 渴( ) 低( )   烤( ) 馆( ) 因( ) 形() 驱( ) 列( ) 喝( ) 底( )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为人进出的门
为狗爬出的洞
地下的烈火
活棺
高贵的头
魔鬼的宫殿
三、写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   1.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2.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3.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4.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四、熟读课文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