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1:00:51

文档简介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邹韬奋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结合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3.品味文中的语言,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演说词口语化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2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3.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并进一步掌握演说词的写作特点。
3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讲授法
4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他是谁。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进程中,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新闻出版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士。宋庆龄称赞他“精神爱国”,在他去世时,毛泽东同志题词说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为他题词说他“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他是谁?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今天我们学习他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同学交流搜集的邹韬奋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邹韬奋资料
活动2【讲授】文体知识介绍
【演讲】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也叫演说或讲演。起一种让人信服或明白的作用。
活动3【讲授】三.分析课题,引出文章创作背景。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邹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
活动4【讲授】四. 初读课文,蓄积情感,谈感受。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交流初读感受。
活动5【活动】五. 研读课文,理清结构,知内容。
1.作者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2.对朋友来访所问的两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回答的?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3.令作者在看守所内感到“心安理得“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4.模拟作者的语气和口吻,大声说出作者的坚定信仰和决心
活动6【活动】定格人物,领略人格魅力。
1。韬奋在1937年时自己曾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 2。韬奋因为做编辑“亡命过,坐过牢,是个穷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编辑?你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努力于大众所要求的事情,无论力之大小,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抗战的胜利) 个人心目中,惟大众的事,务须和大众有益,以前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凡事以大众为重) 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3。邹韬奋写有一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结合课文和和邹韬奋的事迹资料谈一谈,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诺言的。
活动7【活动】七. 搜索词语,品位语言特点。
1.我问你答,你问我答,师生共同归纳演说词的特点。
2.结合文本,师生共同探讨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活动8【活动】八.主旨归纳
文章简短也令人振奋,平实又使人敬佩。既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主张。文章语言虽然略显粗糙,却情真意切,铿锵有声,思路清晰,短小精悍,让我们领略了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风范。
活动9【作业】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及配套练习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邹韬奋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
2.结合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3.品味文中的语言,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演说词口语化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2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3.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并进一步掌握演说词的写作特点。
3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讲授法
4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他是谁。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进程中,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新闻出版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士。宋庆龄称赞他“精神爱国”,在他去世时,毛泽东同志题词说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为他题词说他“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他是谁?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今天我们学习他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2。同学交流搜集的邹韬奋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邹韬奋资料
活动2【讲授】文体知识介绍
【演讲】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也叫演说或讲演。起一种让人信服或明白的作用。
活动3【讲授】三.分析课题,引出文章创作背景。
作者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很是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邹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讲了什么内容,情绪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
活动4【讲授】四. 初读课文,蓄积情感,谈感受。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交流初读感受。
活动5【活动】五. 研读课文,理清结构,知内容。
1.作者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2.对朋友来访所问的两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回答的?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3.令作者在看守所内感到“心安理得“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4.模拟作者的语气和口吻,大声说出作者的坚定信仰和决心
活动6【活动】定格人物,领略人格魅力。
1。韬奋在1937年时自己曾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 2。韬奋因为做编辑“亡命过,坐过牢,是个穷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编辑?你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 努力于大众所要求的事情,无论力之大小,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抗战的胜利) 个人心目中,惟大众的事,务须和大众有益,以前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凡事以大众为重) 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 3。邹韬奋写有一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结合课文和和邹韬奋的事迹资料谈一谈,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诺言的。
活动7【活动】七. 搜索词语,品位语言特点。
1.我问你答,你问我答,师生共同归纳演说词的特点。
2.结合文本,师生共同探讨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活动8【活动】八.主旨归纳
文章简短也令人振奋,平实又使人敬佩。既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主张。文章语言虽然略显粗糙,却情真意切,铿锵有声,思路清晰,短小精悍,让我们领略了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风范。
活动9【作业】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及配套练习
课件11张PPT。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邹韬奋 1.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
2.品味文中的语言,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学习目标   邹韬奋(1895-1944),中国新闻出版界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著名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等。对此,国民党竟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在上海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邹韬奋、史良等7人。背景资料  因为被捕的是当时公认的社会贤达,所以世称七君子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   沈钧儒等七君子出狱后和马相伯老人合影1. 作者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2. 对朋友来访所问的两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回答的?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3. 令作者在看守所内感到“心安理得“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4. 模拟作者的语气和口吻,大声说出作者的坚定信仰和决心。研读课文,理清结构,感知内容1. 邹韬奋因为做编辑“亡命过,坐过牢,是个穷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编辑?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
2. 邹韬奋写有一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结合课文和和邹韬奋的事迹资料谈一谈,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诺言的。定格人物,领略人格魅力   1、演讲词语言特点2、本文的语言特点品味语言特色  针对性、鲜明性、条理性、通俗性,有适当的感彩。直白、简朴,通俗易懂小结  本文是作者出狱后针对革命工作阐发的感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革命工作者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感情。体会反思  作者刚刚出狱,就发表了这样大义凛然的演讲,这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状态?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