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静默草原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静默草原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1: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静默草原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它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需1课时完成。文中用都市、名山、园林、大海等景物与草原进行对比,更突显了草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草原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的默默地沉思。一个人站在草原上,可以任意遐想,悟出一些我们以前没悟出的哲理。这时的草原是静的,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静默”。
2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比较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对草原的了解较少。所以学习本课应以课文为载体,兼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领悟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目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领略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
(2)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3)品味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从对比中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同学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与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读“静默”的涵义。
5教学准备
纯音乐《故乡的原风景》;《静默草原》多媒体课件。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检查背诵《敕勒歌》。《敕勒歌》用短短的27字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苍茫与辽阔。同样的,在号称“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鲍尔吉·原野的笔下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静默草原》。
活动2【活动】出示目标
1、领略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
2、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
3、品味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情感。
活动3【活动】作者简介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
)作家。著有《
》、《
》、《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
他的文字如野马破阵,云过山峰。方家评论说: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
草原三剑客,他们是歌手(
)、美术家朝戈和鲍尔吉·原野。
活动4【讲授】走进草原
1、多媒体课件播放草原图片。
2、配乐朗读课文。草原是美丽的。这些都是我们外地人对草原的看法,作为草原人又是怎样来看草原的呢?现在我们跟随鲍尔吉·原野一起走进草原。接下来我想请4位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课文。(1---12段,每生3段,13----15老师读。)
提出朗读要求:朗读的同学一定要读出情感;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勾画生字词,标注描写草原特点的语句。
(评议:读完问同学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顺带检测)
3、小组交流描写草原的语句,讨论归纳草原的特点。
明确:“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草原的风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以上语句充分体现了草原的辽远苍茫,看不到与看不尽,单一中呈现丰富,壮阔无边却可以接触。(板书重点词)
4、从上面来看,本文的重点是对景物的描绘吗?
明确:重点是对草原的感受。
活动5【讲授】感受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抒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明确:
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小结:主要的感受是“自由”与“不自由”。(板书)
2、为什么会有“自由”与“不自由”的感受呢?
小组讨论明确:
因为辽阔,所以感到自由;但是完全没有拘束,人在自然面前显得是那样渺小,也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感,人会感到无所适从,因而感到“不自由”。
3、质疑解惑
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活动6【活动】体会作者的情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
明确:母牛温顺,烈马暴躁,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现出了类似的行为,——对草原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情。在这里,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的两种不同的心境。“母牛的温柔之爱”,“烈马的火热之爱”,但无论是怎样的心情,面对草原,作者的内心总是能得到宁静。这是草原豁达的胸襟对我(作者)的感染。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
明确: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深沉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活动7【讲授】感悟升华
1、如何理解“草原的静默”?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明确:
草原是辽远苍茫的,当一个人站在草原上有所感悟时,这时的草原环境是安静的,人的心是宁静的,没有受到世俗的侵扰,就是作者说的“静默”。所以,此时的人也必将是“静默的”,也是个“善忘者”。
2、如何理解“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一句?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这是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由草原而折射出的一种“善忘”的豁达的人生态度。由于作者是沉稳的,不喜张扬,所以在他眼里,草原是静默的,草原也是善忘的。
活动8【测试】达标测评
1、判断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B、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C、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D、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
2、文章为了表现草原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和同学探讨一下他们的作用。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问题,明确对比:
(1)的对比,表现了草原:辽远而苍茫。
(2)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大海:

草原:

(3)牧人与城市人的比较,引入作者的感受:“城里的人大睁眼睛看草原”城市人是在
草原,牧人,却是在
草原。
答案:1、D2、(1)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2)观者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每一点都是中心,可接触(3)“寻找”;“享受”。
活动9【讲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静默草原,感知了草原的特点;体会了作者对草原的感受;理解了作者对草原的深厚感情;还同作者一起感悟草原。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如果让你为家乡谱一曲赞歌的话,你会说些什么?
活动10【练习】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我的家乡美
活动11【作业】课后作业
写作练习延伸《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