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静默草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鲍尔吉
原野的资料;掌握11个生字读音及字形,4个词语意思。
2、体会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深切感情。
3、体会本文表达对草原感受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领略散文优美的文字魅力,积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体验。
2、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悟自然景物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世界。
2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关键时期。认识活动的自觉性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感知、识记、想象日益占优势地位。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蕴含深义的语句,理解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及人生哲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设计
(多媒体播放《陪你一起看草原》mp3和有关草原的图片,学生齐背《敕勒歌》)《敕勒歌》用短短的二十七个字为我们展示了草原的苍茫与辽阔、雄浑与奔放。同样的苍茫与辽阔,在鲍吉尔
原野的散文《静默草原》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鲍吉尔
原野的散文《静默草原》,感受他眼里的草原,以及从草原所获得的一些深层的蕴义。
活动2【活动】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然后幻灯片展示:
鲍尔吉 原野,蒙古族。著名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十年来,他出版散文集18种,成为国内读者最多的散文作家之一。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皆是他作品的特色。
2、投放本课生字词,用检测的方式来处理。
鲍(bào)
前瞻(zhān)
簇立(cù)
迥然不同(jiǒng)
摩挲(suō)
面颊(jiá)
长鬃(zōng)
翡翠(fěi)
嘤
(yīng)
衣襟
(jīn)
咆哮(páo
xiào)
冥想(míng)
活动3【导入】三、领略草原的魅力
1、点名学生读课文,师生评议。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草原的语句,并体会草原的特点。
3、学生交流描写草原的语句有哪些。思考体会这些语句体现了草原的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后交流明确:
a: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b: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c: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
d: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以上语句充分体现了草原燎原苍茫,壮阔无边,单一中呈现丰富的特点。
4、从上面来看,本文的重点是不是在于对景物的描绘?那么本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重点不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是对草原的感受。
活动4【活动】四、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感受。
1、学生朗读课文,从中找出抒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明确:(1)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3)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4)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5)觉得所有的拐杖都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来理解作者的感受:
(1)“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这是否矛盾?问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如何理解这一句?
(3)哪些语句可明显看出,作者是用草原人的眼光来欣赏草原的?
(4)本文题目是“静默草原”,“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活动5【导入】五、感受作者的情感
1、如何理解作者将自己比为“母牛”“烈马”?
明确: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两种不同心境。无论是怎样的心境,面对草原,作者的内心总得到宁静。这是草原豁达的胸襟对作者的感染。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深沉而厚重的热爱,像儿女对母亲的那种热爱和仰慕。
3、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展示。
活动6【活动】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写了草原之美,美不在可见的美色,美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水草自由的想象和感受。
2、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有关草的古诗词或成语,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3、作业:
以“静默校园”为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