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伏尼契牛虻就义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创作的时代背景。2、体会牛虻面对死亡表现出的镇定与无畏,体味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阅读交流中感受牛虻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导语坚强的伏契克面对盖世太保的严刑拷打,表现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就是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在敌人枪口下的牛虻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节选自爱尔兰女作家艾塞尔·丽莲·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一部分――《牛虻就义》,从中感受牛虻的精神风采。作者简介艾塞尔·丽莲·伏尼契1864年出生于爱尔兰,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馈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1889年,丽莲·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牛虻》。 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亚瑟(牛虻是他的笔名),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1、预习考查:字词正音正义。虔(qián)诚(chéng) 忏(chàn)悔(huǐ) 踉(liàng)跄(qiàng) 沮(jǔ)丧(sàng)尴(gān)尬(gà)整体感知2、谈一谈阅读感受:试着给课文标题加个修饰语,力求表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的牛虻 就义小结 本文节选自《牛虻》第三部第七章,通过对牛虻就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读了小说《牛虻就义》,你感到最震撼最动人的或者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或最让你感动的一幕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援引课文相关内容谈一谈。精读讨论2、统领、军曹、士兵的“发抖”“尴尬”的原因是什么?
3、小说中牛虻说“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而牛虻是小说的主人公亚瑟的笔名,以“牛虻”作为亚瑟的笔名有什么深意?4、比较《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和《牛虻就义》有什么异同?5、假如让你为牛虻写一个墓志铭,你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