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诵的方法,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诗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革命烈士坚定的革命立场,崇高的献身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学情分析
本诗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为了让学生更快走进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先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习方式以探究和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语句,让学生理解体会,创设情境,激发情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朗诵的方法,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学习朗诵的方法,能够读出诗歌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学领航
在你们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本里出现过这样一个人,在北伐战争期间,他率领的部队英勇善战,战功显赫,被誉为“铁军”!后人也曾这样评价他:如果当时他还活着,中国十大元帅必将有他的一席之地!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叶挺)
没错,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叶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革命诗歌《囚歌》。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1.关于这首诗,你了解了什么?(作者资料、创作背景等)
叶挺,原名为询,字希夷,号西平,惠阳县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叶挺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他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
2.示范朗诵,跟读并划好节奏及重音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3.生带感情的自由朗诵诗歌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诗中有几个自由?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节中的“人”和“狗”分别代表什么?
第三节中“永生”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
活动4【讲授】交流指导
明确:1.于和第三节两处出现了“自由”一词,第一个“自由”指假的自由,是敌人的诱饵。第二个“自由”是真正的自由。
2.“人”指意志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当中的叛徒。
3.“永生”是指虽死尤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3.两处。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活棺材比喻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活动5【活动】巩固提升
1.游戏:我们想要挑战你!(各组比赛诗歌朗诵)
2.全体同学站立,深情背诵《囚歌》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何感触?
活动6【作业】达标测试
就义诗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联系全诗,说说“主义”“后来人”分别指什么?
2.简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两句的作用。
3.“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