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3:2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演讲词的内容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邹韬奋的人格魅力。
2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记忆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3重点难点
理解演讲词的内容和特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义愤填膺、言辞激烈、视死如归。现在,让我们再赴一次邹韬奋的演讲会,看看他会在出狱欢迎会上如何演说。
活动2【活动】走近作者        感受惊世人杰
学生自主交流作者的资料积累状况。另可指定两位同学公式自己的积累成果。教师补充说明!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人,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
名字由来
他原名邹恩润,因其一生的主要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奋”奋斗不息,他是以谦虚做人,勤奋做事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为一副藏头联:“韬略终须建新闻,奋飞还待读良书。
革命先锋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他主编的《生活》周刊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作者,使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56家,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1000余种图书。
韬奋精神
韬奋一生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他提倡和身体力行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报务精神便是韬奋精神;不畏权势,勇于一贯地讲真话,力主言论自由的新闻精神就是韬奋精神;一直高举着抗日的爱国思想更是韬奋精神。
活动3【活动】走进作品        盛赞铁血丹心
(一)初读
粗知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
2.【背景链接】救国七君子
1936年11月22日深夜,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领导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共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在243天的狱中生活里,邹韬奋始终以一个坚强的爱国民主战士的姿态,同反动派针锋相对,“战而不屈”,表现出无畏的革命风范及英勇的斗争精神。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37年7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将邹韬奋等7人释放出狱。
3.问:你读出了作者演讲的意图了吗?
【学生活动】口语表达,然后将语言写在笔记上。
点拨:一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二是鼓励诸位投身到民族解放中去。
(二)再读
细摩精髓
1.在开头,作者的自称,用了一个今天看来比较陌生的字眼:“兄弟”,为什么不自称“我”呢?
2.文章中第二个关键词是“心安理得”。它是有多重内涵的。你能说说吗?
3.作者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作者的理想和信仰是什么?
4.作者身陷囹圄为什么“没恨人的心”?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举手回答。
【教师活动】参与小组讨论,提请学生代表公布讨论成果。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时评价,肯定探讨成果。
点拨:
1.作者自称“兄弟”,有利于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是踞高临下,而是和对方平等。如果称“我”就会居高临下,扩大与听众心理距离,就可能感到隔膜了。
2.一方面是个性原因,在命运转折关头,心平气和。二方面是信仰坚定,自认“无错”,受难才心平气和。三方面是出狱后要做的救国工作是对的,今后还要坦然做下去。
3.“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
作者愿意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4.这话是说给国民党听的。你们把我关进了监牢,我不但不记仇恨,相反,为了抗日大业,还要合作,只要你们抗日,个人的一切都可以随便。
活动4【活动】对比阅读        锤炼火眼金睛
(一)异中求同
两种国度一样肝胆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中那些话与《绞刑架下的报告》所表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1.把伏契克的精神重述一遍。(意志无比坚强,信念无比坚定。为同胞和平生活自身甘愿受难献身。)
2.在课本上画出相关句子,班级交流取得一致认识。
点拨
精神一致的句子有:“在看守所内心安理得”,“兄弟有坚定之信仰”,“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面,非如个人可以随便”,“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其中最后一个句段的引文最为贴近,学生回答就此即可。
(二)同中求异
一种文体各显风采
【指导语】现在我们对比三位演讲达人同在旧中国特定时空的演讲,体会他们在演讲语气和言辞有何不同?
A.闻一多
课堂之初我们视听闻一多的1946年7月15日《最后一次演讲》演讲词选段: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B.郭沫若
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选段:
年轻的朋友们!
讲演对于我倒不是件难事,然而要不多不少恰好“5分钟”,却使我感到困难。而主席又只要我做“5分钟”的滩头讲演,让你们好早点跳下海去,做你们的青春之舞泳。
我想了,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演讲:“各位先生,各位女士,请大家沉默5分钟!”于是当大家沉默到5分钟的时候,我便说:“沉默毕,我的讲演完了。”
大家假如要反诘我:“你向我们做5分钟的讲演,为什么叫我们沉默5分钟呢 ”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 ”
本来我可以这么开始我的讲演的,但是当我听了刚才×先生两分钟的演讲,太漂亮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5分钟讲演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人引申来说一下吧。
C.邹韬奋
自问无错,所以心安理得。兄弟常想,个人可受委屈;但大众的事,应顾到大众方面,非如个人可以随便,所以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 个人都不要紧,可牺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而兄弟又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一切不求个人胜利,亦没恨人的心。个人心目中,唯大众的事,务须和大众有益,以前一切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
今天看到诸位,知道救国工作并未因七人被捕而受到影响。简言之,就是七人死了,诸位对于救国工作亦会更努力。兄弟是心安理得,生一日,努力一日,和诸位做到民族解放的一步。
研讨流程:
1.对比闻一多和郭沫若演讲词的特点。
①【指导语】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闻一多和郭沫若的演讲词,重点揣摩划红线的词句,然后分别小结其特点。
②【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后分组研讨。然后全班交流。
点拨
A.闻一多:情绪亢奋,言辞尖锐,对敌人无情谩骂。
B.郭沫若:语气平静轻松、富有哲理、幽默风趣。
2.根据课文内容,并特别关注划红线词句,找出下面的词语:(PPT11)
①自我“反省”,也只用了一个很普通的、不带感彩的词语“
无错
”。
②说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同样也没有强烈的形容,只用了“
大众
”这样的平常的字眼。
③说到自己所付出的失去自由的代价,所用的字眼是“
随便
”、“
不要紧
”。似乎坐牢是很轻松的事情。
④但邹先生的演讲,又不完全是一味消极的。又有很在乎的事情,那就是“
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
”。
3.总结邹韬奋的演讲特点
【学生活动】勾画词语,举手回答,用流畅的语言总结邹韬奋的演讲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总结邹韬奋的演讲特点时准确措辞。
点拨
①语气上平淡中见真情,谦和中透刚毅,
绵里藏针。②言辞上淡化政治和感彩,点到为止,
耐人寻味。③结构上简短有力,清晰而有重点。本演讲属于低调演讲。
活动5【活动】沉淀真谛     弘扬韬奋精神
你并没有离开我们,你还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活在千千万万人民大众的心里。我们学习您的“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报务精神,力主言论自由的新闻精神,高举着抗日的爱国思想!
活动6【活动】作业布置
写一篇读后感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演讲风格------------绵里藏针
淡化政治
清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