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作者邹韬奋的文学常识。
2.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掌握演讲辞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作用。理解作者的革命情怀。
2.把握演讲的语气,把握演讲辞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中。
2.演讲稿的概念
演讲稿,也叫演讲辞,是演讲者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辞有三种类型。①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②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③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口语化、现场性、鼓动性。
【学法指导】
借助配套练习册“导航塔”内容了解相关常识。
借助资料及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文意。
【预习导航】
谈一谈阅读感受:试着在横线上加上修饰语,力求表现作者的主要精神(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邹韬奋
【交流展示】
1.展示朗读,力求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用心感受。
3.教师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并作示范朗读。
【课堂探究】(精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称大家为“兄弟”?
2.作者为什么在看守所内觉得心安理得?
3.
作者的坚定信仰是什么?
【精讲点拨】
在《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与《狱中书简》相比,作者的精神境界有何异同?
【畅谈收获】
【达标检测】
一、文体知识填空
演讲稿,也叫
,是演讲者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演讲辞有三种类型。1.
型。2.
型。3.
型。
演讲稿的特点:
性、
化、
性、
性。
二、读下面的文字,进行仿写一段拯救小动物的过程,不少于100字。
我把它放在身边的窗框上,让它苏醒过来,那时它的生命的火焰跳动得还是很微弱。它依然静静地伏着;我于是把几朵开着的花朵放在它的触须前面,让它可以有一点东西吃。正在这时,一只鸫鸟在窗前响亮而神气地唱起歌来,唱得嘹亮极了;我不禁脱口说出:你听,这只小鸟歌唱得多愉快,那么你小小的生命也必须恢复过来才是!
仿写
三、阅读下面的演讲稿,体会演讲稿的语言特点。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苦,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