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感性认识少。2、对课文的时代背景,由于时空差距的原因,学生有着莫大的认知距离。3、对革命英雄,学生有较深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和文章的语言风格。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一、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识记并掌握文中的字词2、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似时的不屈精神3、探究文章的写法
活动2【活动】搜集信息,整理材料,交流展示
了解作者、作品、时代背景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作者是尤利乌斯 ·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本文节选自长篇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第一章《二十四小时》。
活动3【活动】预习检测
注音
跛 bǒ脚 斟zhēn茶 恪kè守 濒bīn临 一绺liǔ
布幔 màn 赴fù约 幼稚 zhì 酣hān睡注释:
恪守:严格遵守。酣睡:熟睡。濒临:临近。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活动4【活动】自主学习,感知内容
1、默读全文,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2、从文中勾画出表现作者不屈、乐观、爱国的相关语段,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活动5【活动】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1、文中作者在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时有怎样的表现?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你怎样理解作者遭受毒打时数数的行为表现?“咬烂了嘴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什么?3、你能体会到作者对自己的战友、亲人是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4、工人上班、孩子上学、情人话别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还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活动6【活动】写法探究
1、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除了大量的叙述外,还有较多的人物描写,请从课文中画出来,分析是什么描写?2、文中插入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活动7【活动】巩固提升
文章哪几个方面使人感到镇定平静的面对毒打和折磨?这镇定和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活动8【练习】拓展延伸
用“伏契克先生,学了你的文章,我理解(懂得、感悟、明白)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
课件16张PPT。绞刑架下的报告尤利乌斯.伏契克 学习目标了解报告文学,识记并掌握文中的字词
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似时的不屈精神
探究文章的写法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又被译名为《绞索套着脖子时的报告》。
作者是尤利乌斯 ·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 了解作者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认知文体 1942年4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捕,囚禁于庞克拉茨监狱。在牢狱中他身受酷刑,刚毅不屈,英勇地进行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绞刑架下的报告》不是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品,它是在身受摧残,又被严密监视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从“死神那里窃取的时间里”,用生命写成的壮丽的英雄诗篇。这部作品共约七万字,分八章。开头三章——“二十四小时”、“临死的痛苦”(又译“弥留”)、“二六七号牢房”,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最初一个时期的狱中生活。? 伏契克于1943年9月8日英勇就义。烈士的英雄形象已经超越捷克的国界,活在世界革命人民的心中。从中获取丰富的营养 。本文节选自长篇报告文学《绞刑架下的报告》的第一章《二十四小时》。掌握背景 跛 bǒ脚 斟zhēn茶 恪kè守
濒bīn临 一绺liǔ 布幔 màn
赴fù约 幼稚 zhì 酣hān睡恪守:严格遵守。
酣睡:熟睡。
濒临:临近。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学习字词默读全文,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本文讲述了作者(伏契克)从被捕到受酷刑的全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和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自主学习:感知内容 从文中勾画出表现作者不屈、乐观、爱国的相关语段,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自主学习:手脑结合 文中作者在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时有怎样的表现?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平静、镇定、毫不在乎不屈服,什么也不说表达上:以客观记述的方式,文字简洁而有节制,
显得轻松。小组交流:合作研讨 你怎样理解作者遭受毒打时数数的行为表现?“咬烂了嘴唇”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什么?数数:表现他非凡的忍受力、意志力。细节:暗示敌人的殴打之惨烈。小组交流,合作研讨 你能体会到作者对自己的战友、亲人是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为了战友,可以忍受非人的折磨,对亲人,满怀深情,细心安慰,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苦难。小组交流,合作研讨 工人上班、孩子上学、情人话别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还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表现出作者作为一名自觉的战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热爱生活有自觉牺牲,宁愿受苦受难也不让他人遭罪,为他人幸福生活而献身的崇高思想。小组交流,合作研讨(1)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除了大量的叙述外,还有较多的人物描写,请从课文中画出来,分析是什么描写?(2)文中插入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可以更好的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为文章增加了悲壮的情怀。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写法探究 文章哪几个方面使人感到镇定平静的面对毒打和折磨?这镇定和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1)客观平静的陈述拷打,极少展示痛楚细节。(2)写心理痛楚只一句话,用笔节制,显得轻松。(3)多次安静计算拷打的次数,冷静计算时间。(4)每次遭打都插入了人们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 这些方面突出了作者非凡的意志力,他明了事业的意义,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受难、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巩固提升拓展延伸用“伏契克先生,学了你的文章,我理解(懂得、感悟、明白)了……”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感受。成长就有未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