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6.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8:49:16

文档简介

6. 绞刑架下的报告(节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伏契克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括主要人物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正确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企盼。
3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 情景激励法 课前资料交流法 开放式讨论法 讲授法
4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猜猜他是谁?
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女革命者。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的简要传记。请听:
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全书共分8章。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在死神临近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他写道:“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让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他在临死前最后的呼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
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监狱。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于1945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80多种文字。
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捷克文艺评论家、作家、共产党员伏契克。
教师板书课题: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
活动2【导入】解题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活动3【讲授】检测预习
跛 bǒ脚 斟zhēn茶 恪kè守 濒bīn临 一绺liǔ 布幔 màn 赴fù约 幼稚 zhì 酣hān睡
恪守:严格遵守。 酣睡:熟睡。 濒临:临近。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
活动4【讲授】三、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显示:提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记述了从1942年4月24日晚差五分十点至1942年4月25日晚差五分十点,伏契克集会被捕、坐牢,遭受严刑拷打,直至牺牲前的事情。
活动5【活动】四、课堂研讨
1、“我”被捕的原因是什么?我能逃脱吗?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答:从文章“这可又是一次不谨慎的行动”和“要是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两句中可以看出,正是“不谨慎的行动”和“不遵守秘密工作的规定”才导致我和其他同志被捕。
从文中“秘密警察已经站在窗下,用手枪瞄准了房间。”“如果我开枪,那也于事无补,只有我自己可以免受苦刑。”等句子可以看出,不可能逃脱;虽躲在门后,开枪还会被杀死。
“晚啦!……正是这样的!”从这些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作者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同志,把同志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同志,这体现出作者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我”被捕后遭受了几次毒打?分别在文中哪些地方?
答:“我”遭到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共有五次。
第一次是一被捕就遭受接二连三的几乎要了命的拳打脚踢。(23——42)
第二次是审问时,伏契克始终不说出真实的身份,拷打就升级为用棍子毒打,文中说“一个健康的人能经得住几下这样的毒打呢?(43——60)
第三次是有人出卖告密,敌人已经弄清他的真实身份。此时敌人的期望值自然更高,毒打再次升级。敌人把他捆起来用棍子猛烈毒打,把他的牙齿几乎全部打落,文中几次说感觉到了疼痛,而且“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在如此惨绝人寰、疼痛至极的毒打面前,伏契克一点都不屈服,什么也不说,而且为了忍受巨大的疼痛,他把嘴唇都咬烂了,可见他为捍卫自己高贵的心灵坚固无比的意志。(61——76)
第四次,敌人把他的妻子带来也无济于事,就开始了企图摧垮其意志的漫长拷打。打昏过去后是泼凉水,泼醒来让你感觉到疼痛后又是一阵拷打,直到敌人都疲倦了,打到他痛过头已麻木到感觉不到疼痛,连敌人都说“够他受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敌人怎样喊叫“说,说,说”,伏契克始终以沉默对待。(77——88)
第五次,敌人把他转到监牢后,又变着法折磨他,叫他自己蹲上蹲下,一会儿伏契克就痛昏过去了,直至又被凉水泼醒,“感觉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面对心如钢铁般坚硬的人,无计可施的敌人就说出了“你没有心”的话。(89——94)
3、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时作者有怎样的表现?
答:不屈服、从容、镇定。
4、文章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镇定平静地面对毒打、折磨?这镇定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答:一是客观平静陈述拷打,极少展示痛楚细节;二是写到心理痛楚只一句话,几乎只一个词,用笔节制,显得轻松;用笔如此节制,就显得作者是在随便轻松地叙述一件事,好像痛苦离他很遥远,甚至好像是在写别人。三是多次地安静计算拷打的次数,冷静计算时间钟点,表现他非凡的忍受力、意志力。;四是每次遭打都插入人们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突出反映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一种为革命受难、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
5、面对作者的不屈服、从容和镇定,敌人有何反应?
答:面对作者的不屈服、从容和镇定,敌人感到束手无策。
6、找出文中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的束手无策的两句话。
答:敌人说:“你没有心。”伏契克回答:“我有心的。”两句对话。
敌人五次(大阶段)残酷的连续拷打折磨,伏契克不仅毫不屈服,而且无一声喊叫,表现得十分平静;敌人觉得不可思议,感到束手无策,所以敌人所说的“心”是指生理的心。作者所说的“心”是指精神上和意志上的心灵品质,正是因为有一颗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出卖同志、背叛事业的无比坚贞的心,宁愿自身受遍苦刑决不示弱的无比坚强的意志。作者才表现的视死如归,所以他自豪地说他有心。
英雄对死亡并非没有感觉,并不是对一切没有感情,正因为他对同胞有太深的情感,才这样义无反顾地去牺牲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也并不是没有痛苦,只不过不是一般的肌肤之痛,而是为人民受难而感到深沉的痛苦。当护士问他什么地方痛时,他的感觉是:“这时我感觉到我的全部疼痛是在心上。祖国人民的受苦受难让英雄痛彻心扉。由此可见英雄不是一个没有感觉的人,而是一个有感觉,有感情,有思想,有信念,有意志的人。
7、作者在遭受毒打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联想?找出相关语句,并讨论分析这些插叙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答:(1)相关语句:
收音机播出午夜时刻的信号。咖啡馆关门了,最后的顾客回家了,情人们还流连在门前难舍难分。
一点钟。最后的一辆电车回厂了,街上空无人迹,收音机向它最忠实的听众敬祝晚安。
三点钟。清晨从四郊进入城市,菜贩向集市走来,清道夫们打扫街道。
五点,六点,七点,十点,中午了,工人们上工又下工,孩子们上学又放学,商店里做着买卖,家里烧着饭……
(2)这是作者对人们如:情人话别、工人上班、孩子上学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
(3)这些联想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
自觉的战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热爱生活却又自觉牺牲,宁愿受苦受难也不让他人遭罪,为他人幸福生活而受难献身等崇高思想;也不无悲壮情怀。
是一位自觉的反法西斯战士,一位清醒的革命家崇高精神境界的体现。首先,这些联想同样表现了作者的镇定、意志力,受难、献身的从容感。其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作者是深知活着之美好的人;正是这样,其自觉自愿的牺牲就带着一种内心的崇高感。再次,这是作者宁愿自己受苦受难直至牺牲也不让他人遭罪的思想境界的体现。文章前头有详细的交待,作者本来可以避免后来的苦刑,但为了保护其他同志,他选择了受难之路。因此,每次遭受毒打时他联想到依然宁静平和生活着的人们,他内心的欣慰感正是这一崇高精神境界的展现。第四,也似乎在告诉人们,反法西斯战士们的受难正是为了自己民族的人民能好好地生活。第五,上述种种也不无悲壮情怀,尤其这些联想告诉读者,人们并不知道,为了他们的宁静平和生活,他们的先锋战士正在遭受苦难。
8、文章开头和结尾,是简单的重复吗?有何作用?
答:不是简单的重复,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内容上这是一种反衬,正是为了在“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这样美好而宜人的夜晚,同胞们能够和平地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温润,英雄慷慨赴义,死而无憾。同时表现了伏契克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文中两次出现“……从远方,从那遥远遥远的地方,响起了一个像爱抚似的平和而宁静的声音”(“已经够他受的了。”“他活不到明天早晨啦。”)有什么作用?
答:非人的折磨已经使伏契克走到了死亡的边界(濒临死亡),他已感觉到了死神的临近,在死神面前作者的内心不是恐惧而是坦然和平静,突出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10、文章是如何来写敌人凶狠,残暴,狡猾?
答:从两个方面来写敌人的残忍,一是直接写敌人的凶残,二是从作者被打的感受。
11、你认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从那里可以看出?
答:例如:
作者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关心同志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对革命忠诚的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作者是关爱家人的人,这可以从--------------看出
活动6【活动】五、主题探究
文章通过写作者被捕和遭受严刑拷打的经历,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和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
1、如果你见到受刑后的伏契克,你会对他说什么?
2、如果请你给革命烈士伏契克的墓碑上写几个字,评价他伟大的一生,你会写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
活动8【作业】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词
2、完成课后习题级配套练习
课件17张PPT。 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学习目的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锻炼概括能力。
3.理解革命者面对严刑拷打时的不屈精神。
4.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理解革命者的形象,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上一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女革命者。今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人物的简要传记。请听:
他1903年生于布拉格一个工人家庭。在十月革命鼓舞下投入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共产党。1921年进查理大学文学院学习,由于生活所迫,当过短工和街头广告员。后任共产党刊《创造》总编辑和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编辑。
1942年4月,他被敌人逮捕。他在秘密警察监狱里备受折磨,坚贞不屈。他得到监狱看守人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了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全书共分8章。写他从被捕的第一天起,就遭到骇人听闻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失掉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监狱中继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在死神临近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他写道:“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让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联在一起。”他在临死前最后的呼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
1943年9月8日,他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于柏林的普勒岑塞监狱。他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于1945年在捷克出版后,已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80多种文字。
伏契克,捷克文艺评论家、作家。走近作者 这是一本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它有三个主要特征: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认知文体 跛 bǒ脚 斟zhēn茶 恪kè守
濒bīn临 一绺liǔ 布幔 màn
赴fù约 幼稚 zhì 酣hān睡恪守:严格遵守。
酣睡:熟睡。
濒临:临近。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文章记述了从1942年4月24日晚差五分十点至1942年4月25日晚差五分十点,伏契克集会被捕、坐牢,遭受严刑拷打,直至牺牲前的事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2.试找出伏契克五次遭受酷刑所对应的段落。43—6061—7677—8889—94捆起来毒打、打落牙齿以妻子诱降失败,漫长拷打,拔胡须转监牢、痛昏后泼凉水用棍子打2.文章从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镇定平静地面 毒打、折磨。合作探究1.客观平静陈述 2.节制简单写痛
3.安静数数冷静计时 4. 插入美好联想这镇定平静突出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反映了他非凡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
有一种为革命受难、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 1.请你从文中找出:
(1)敌人毒打、折磨伏契克的语句。
(2)伏契克写自己心理痛楚的语句。
(3)他计算敌人毒打自己的次数及反复出现的时间短句。
(4)遭受毒打时插入的那些联想的语句。 “你没有心。”“呵,我有心的。”这一组对话非常精彩,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重点赏析 高度概括伏契克的卓越表现及敌人的束手无策
敌人: 生理上的心。
伏契克:精神上无比坚贞,
意志上无比坚强的心灵品质。重点赏析 作者在遭受毒打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联想,讨论分析这些插叙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 (1)相关语句:
收音机播出午夜时刻的信号。咖啡馆关门了,最后的顾客回家了,情人们还流连在门前难舍难分。
一点钟……
三点钟。……
五点,六点,七点,十点,中午了,工人们上工又下工,孩子们上学又放学,商店里做着买卖,家里烧着饭……这是作者对人们如:情人话别、工人上班、孩子上学等宁静平和生活的联想。 (1)相关语句:
收音机播出午夜时刻的信号。咖啡馆关门了,最后的顾客回家了,情人们还流连在门前难舍难分。
一点钟……
三点钟。……
五点,六点,七点,十点,中午了,工人们上工又下工,孩子们上学又放学,商店里做着买卖,家里烧着饭……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自觉的战士、清醒的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包括热爱生活却又自觉牺牲,宁愿受苦受难也不让他人遭罪,为他人幸福生活而受难献身等崇高思想;也不无悲壮情怀。重点赏析开头: “还差五分就要敲十点钟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夜。”
结尾:“还差五分就要敲时点钟了。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个美丽而温润的春夜。”1.在结构上,文章首尾呼应,构成一个整体。3.作者还能如此精确诗意地记述时间,表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力和对生活的热爱。2.内容上,这是一种反衬,“美丽而温润”反衬受刑的阴郁、恐怖。同胞能够和平美好地生活,英雄才慷慨赴义。 伏契克的一生是歌唱的一生,燃烧的一生,他坚信太阳“一定要继续照耀下去”,“人们一定会在他那温暖的光辉里生活下去。”伟大的革命理想,坚如磐石般的革命信念支持与鼓舞他奋勇战斗,经受住难以忍受的肉体摧残与精神折磨,成为捷克人民的骄傲,虽死犹生的伟大战士,他也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自由、民族独立和美好的未来去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主题探究 文章通过写作者被捕和遭受严刑拷打的经历,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狠残暴和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崇高品德和和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如果你见到受刑后的伏契克,你会对他说什么?拓展延伸2、如果请你给革命烈士伏契克的墓碑上写几个字,评价他伟大的一生,你会写什么?3、你还知道哪些坚强不屈的革命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