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山记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8:55:21

文档简介

黄山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⒈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表达能力。
3.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2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景特点。
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教学方法
1、朗读鉴赏法 2、讨论法
3.合作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文
检查课下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介绍课下学习结果:作者在文中第四部分介绍了哪些景物。
活动2【讲授】授课
(一)小组研讨两个问题: 这一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地方,通过设置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学生通过问题能够较容易地总结出文章主旨。 ①将作者一行人的登山经过和古人作比较,看看情况有什么不同,并找出情况不同的原因。(可从课文当中划出一些描写古今登山情况的句子来进行比较) 答案:和古人相比,作者一行人很容易就登上了黄山,这是因为现在的黄山已经被黄山的探索者和开发者所征服。 ②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抒情的内容,总结作者所抒之情。 答案:作者借景抒情,讴歌新时代和劳动人民征服黄山、开发黄山、利用黄山、建设黄山的壮举。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搜索到的图片,进行配图朗读,共同欣赏对第四部分的黄山奇景的描写。配图朗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1)学生欣赏课文,体会文章所抒之情。小组内交流。 (2)欣赏文章语言,注意找出其中所用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体会。 (3)学生欣赏后教师设置问题: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提示学生总结原因: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③谋篇独具匠心。 通过鉴赏及分析后,总结本课的写作特点及谋篇布局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三)比较《黄山记》和《三峡》写作特点有何不同?
1.《黄山记》写作特点:
(1)写作手法: ①联想和想像的运用:由写自己登山联想到古人登山之难;总写黄山景色时想像大自然布置黄山的种种景物,写云海时想像自己在海中航行。 ②衬托手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写情。文中写的黄山的景物是那样的险峻奇伟,然而,它还是被征服了,恰恰衬托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写历史上许多人攀登黄山但成功的很少,通过古人登山之难衬托当代人的伟大。
(2)文章立意:
黄山记,实际上记的是那些征服黄山的勇敢者,记的是那些把黄山胜景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到的劳动者。美景、险景是为了陪衬,是为了衬托出这些探索者、改造者的伟大。
(2)《三峡》写作特点:
①语言精练传神,结构精巧,思路清晰。
②骈散并用,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活动3【讲授】小结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小组课下自读讨论,将《黄山记》与叶圣陶写黄山的文章《黄山三日》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作业提示:用多媒体出示阅读对比表格,列出对比阅读的方法,即对比什么、怎样对比。 ⒈对比要又广度,可从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 ⒉对比要有深度,要比较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件14张PPT。
黄山记徐迟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析文章语言,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2.在分析重点语句时,探寻文章主旨。
3.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三峡》和《黄山记》的写作特点。
4.感受作者笔下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自主合作 比较探究1.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
2.如何理解“黄山是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这两句话?
3.结尾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讨论 比较探究:
比较郦道元的《三峡》和《黄山记》的写作特点。
小结:

本篇课文是一篇构思
别致、艺术性和思想性
俱佳的游记。
美图欣赏 云雾或散或聚 群峰则忽隐忽现 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黄山送客松迎客松日出奇景一刹间火球腾空七彩鲜艳的摄身光作业:欣赏完图片,请发挥自己想象力写一段话。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