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8:58:20

文档简介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教学设计
时 间
授课人
课 题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第二课时) 余光中
学习目标:
??? 1、回顾“感性”的含义。阅读引文,回顾并明确作者的观点。
???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运用作者所讲的方法,学会赏析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运用作者所讲的方法,学会赏析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赏析、品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回顾文中“感性”的含义。
三、借助文章中的引文,回顾并深入理解余光中先生的观点。
观点明确:
1.用词新颖。
2.调动多种感官来叙写。
3.善用动词写景,静景也要写得有动感。
4.写感性的后果,以侧面描写来烘托。
5.有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
最主要的观点: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四、赏析与品悟。
赏析(1):“红杏枝头春意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赏析(2):“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赏析(3):《夜雪》
赏析(4):学生习作。




五、布置作业:
春天已经到了,请同学们运用作者教给我们的方法,描绘一幅富有感性的春天景象。







1.用词新颖。
2.调动多种感官来叙写。
山水游记 3.善用动词写景,静景也要写得有动感。
应该富有感性 4.写感性的后果,以侧面描写来烘托。
5.有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
?





课件13张PPT。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余光中
感性敏锐的感官经验视觉(包括视角)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以及由以上各种感觉而触发
的内心感受(即情感体验) 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
—— 宋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引文赏析:请问:作者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什么?并举例分析。 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
——宋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请问:作者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什么?
并举例分析。 复坐文殊岩下,置酒小酌。日既入,轻烟浮
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
上,松声倏然自万壑来,客皆悚视寂听,觉境
愈清,思愈远。已而想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
——元末 麻革《游龙山记》 请问:作者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什么? 并举例分析。
由恶溪登括苍,舟行一尺,水皆污也。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似鹦绿鸭背青,上有腥红云五千尺,开一大洞,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日益曶,沙滩色如柔蓝懈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翦鹅毛霞,俱黄金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煜煜不定。盖是际天地山川,云霞日采,烘蒸郁衬,不知开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 ——明 王思任《小洋》请问:作者由此得出的观点是什么? 并举例分析。
观点总结:
1、用词新颖。
2、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3、警策的写景多用动词。
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山水才有生命。
4、与其描写感性的来源,不如描写感性的后果。
(即以侧面描写来烘托)
5、善于运用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进行描绘。
核心观点: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 《绝句》
拓展赏析与品悟:(一)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一点微酸已着枝。

——苏轼《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二)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三)学生文章赏析:
春日的阳光,从敞着的窗户大片大片地翻涌
进来,笼罩住了整个房间。
春天的歌,那些泛着绿意,浸着热烈,充满
欢乐和活力的音符,在光秃秃的树杈间跳跃,把
严寒顷刻间融化成光泽的新绿。
觉得快乐像雾一样在身体里蔓延开来,我享
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春天。(四)作业布置:
春天是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季节。请同学们用文字描绘一幅富有感性的春天景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