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找出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
能力目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学习劲头不高。阅读少,词汇积累不多,课堂组织教学难度较大。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又要精讲多练,否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作者所列的观点,并分析其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感悟,探寻文章的主旨。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题目解说
一、题目解说
“中国山水游记”是指中国山水游记散文,“感性”是指敏锐的感官经验。本文文题就是谈中国山水游记散文在“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方面的情况。
活动2【活动】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很多读者知道他,是因为他那首《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
活动3【讲授】背景介绍
ppt出示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课文
1.解决生字词
2.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说了哪些观点?
(2)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说了“中国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游记要有动感,游记要有悬念、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每况愈下等观点。最主要的观点是“中国山水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活动5【活动】理解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列举宋、元、明、清各代山水游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证明了作者的中国山水游记必须有感性这一观点。
活动6【讲授】总结全文
略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作者拘泥于字句,不足以证明其观点;有人则认为正是这样的细读分析令人信服,你认为呢?请具体谈谈。
活动8【作业】作业
课文练习第二题
课件9张PPT。中国 山水游记的感性题目解说
“中国山水游记”是指中国山水游记散文,“感性”是指敏锐的感官经验。 认知阅读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叹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的作品风格不同,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很多读者知道他,是因为他那首《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为“乡愁诗人”。解决生字词。
骇 绿偃 冉冉 葳蕤 倏然 罥袖 鬼魅 罂 新颖 菱芡 敏锐 海市蜃楼 暝色 蹑 悚然 俯瞰 炫耀 偻 匹俦 逊色 瑰丽 绛缟 遽 简陋(1)文章说了哪些观点?
(2)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各抒己见具体观点:
1、调动多种感官,或叫五官开放。
2、有动感,写动态的景。
3、写感性的效果。
4、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
5、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
最主要的观点:
游记应该富有感性。
探寻文章的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列举宋、元、明、清各代山水游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证明了作者的中国山水游记必须有感性这一观点。拓展阅读有人认为作者拘泥于字句,不足以证明其观点;有人则认为正是这样的细读分析令人信服,你认为呢?请具体谈谈。 正是这样的细读分析,化抽象为具体,以感性材料阐发理性道理,形象生动 ,易于领悟,令人信服。像这样集中的又令人信服的感性阐发,细读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这正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色。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