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奇袭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雨夜奇袭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9:14:34

文档简介

雨夜奇袭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2、明确文章的线索,整体把握内容;结合相关资料,帮助理解内容。
3、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被编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雨中情思”,这一单元写雨的诗文,千姿百态,主要是唤起学生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想象,本文重在体会雨夜的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及事件发展的影响。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语言训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重点难点
就课文内容来说“夜袭”应当是文章的重点,但文章开头五个段落没写“夜袭”,这样是否冲淡了主题?
4教学过程
一、题目解说
文章题目精确地显示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及事件本身:红军与风雨交加的夜晚突袭敌军,出奇制胜,体现了革命战士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表现了他们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作者简介
肖华(1916~1985),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少年时就投身革命,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同时期,都为党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创作了《长征组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背景资料
文章选自《星火燎原》。文章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左倾”给党和红军造成严重后果,红军被迫长征,渡湘江后损兵过半,后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强度乌江,占领遵义,中国革命开辟了新天地。本文反映的就是强渡乌江的事实。
四、阅读课文,掌握下列生字、词:
隘口(àikǒu)湍急(tuānjí)麻痹(mábì)
羯鼓(jiégǔ)
yīnyūn
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书>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寒濑hánlài寒凉湍急的水。
五、自主、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它的线索是什么?
2、用“时间”这根针给文章穿“珍珠”(意思是给文章划分几个部分)
3、就课文内容来说,“夜袭”应该是文章的重点,但文章开头五个段落没写“夜袭”,这样是否冲淡了主题或者脱离了主题?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就课文内容来说,前五个段落是“夜袭”的前奏和铺垫;就表现主题来讲,“夜袭”反映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五个段落极言作战条件对红军很不利,而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的情况下尚能突发奇兵,克敌制胜,这同样体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课文开始写天气阴云密布和环境的险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
(2)全班讨论;
(3)教师总结:课文一开始写环境:“乌江岸上惊人的沉静。天口中阴云密布。”这样写战斗的前奏,为后来的战斗做铺垫。
六、写法归纳
1、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时间贯穿全文,思路清晰条理,衔接紧凑,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2、环境描写或渲染气愤、提示情节、或推动情节发展,从而烘托出红军战士崇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把英勇、无畏、机智的红军战士与愚蠢、不堪一击的敌人进行对比;把历经挫折、毫不气拧、灵活变化作战方法、出奇制胜的红军战士与一经打击几溃不成军的敌人进行对比,讴歌了红军战士高贵的品质。
七、课文小结:本文通过在风雨交加的雷雨之夜,红军战士不胃艰辛,不怕空难,突发奇兵,强度乌江的故事,表现并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件11张PPT。夜雨奇袭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
2、明确文章的线索,整体把握内容;结合相关资料,帮助理解内容。
3、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根据字面“解说”《夜雨奇袭》,
谈谈你看到这一题目时有什么感受?
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夜雨——精确地显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及当时的天气情况。奇袭——点名事件本身。“袭击”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袭敌人麻痹隘口湍急羯鼓寒濑寒凉湍急的水。氤氲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书>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背一背(ài kǒu)(tuānjí)hán lài(má bì)jié gǔ yīnyūn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它的线索是什么本文通过叙述风雨交加的雷雨之夜,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突发奇兵,强渡乌江的故事,表现并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机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间用“时间”这根针给文章穿“珍珠”意思是给文章划
分成几个部分,
珍珠即文章的
那几个部分。雨夜奇袭一、前奏:段1:惊人的沉静,阴云密布二、铺垫段2:段3:段4:段8:观察地形,侦查敌情走访群众,分析敌情偷袭未果,改为强攻日攻不成,准备夜战三、奇袭段6:段7:段5:段9:段10:段11:天赐良机顺利渡江孤胆作战,致敌丧胆 一袭化整为零,分散作战敌人溃不成军,
一泻千里全歼守敌 三袭二袭《夜雨奇袭》
就内容来说,
“夜袭”应当是写作的重点,
但是文章开头五个段落
都没写“奇袭”,这样是
否冲淡了主题或者脱离了主题?想一想就内容来看,前五段是“夜袭”
的“前奏”和“铺垫”;就表现
主题来讲,“夜袭”反映出红
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前五段极言作战条件于红军的不利,
而战士们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
尚能突发神兵,克敌制胜,这同样体现了
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文章如此处理,不但没有脱离主题、
冲淡主题,而紧扣主题、体现主题比较阅读比较《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雨夜奇袭》这三篇文章写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