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遣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味其词谴词造句的妙处。
3、体悟作者抒发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全班44人,农村学生占全班人数85%,男女生人数基本相同。虽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多,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字写的很难看,想学,但基础太差了。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3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难点:体味其词谴词造句的妙处。体味作者抒发的情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西江月遣兴》
一、激情导入(1分钟):
提到宋词的豪放派向来以“苏辛”并称,辛弃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词的豪放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其词的豪放风格与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西江月遣兴》(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并阐释,明确重难点(1分钟):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阐释重难点。
活动2【讲授】《西江月遣兴》
1、解读诗题。词题为“遣兴”。何谓“遣兴”?
(遣,即排遣,抒发;兴,即兴致,情趣。由此可见,“遣兴”就是抒发兴致,表达高兴的心情。)
解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叫洪佳回答。崔进瑶补充或纠错,评价(时间1分钟)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学生看课件,了解作者。王春慧回答,杜文静补充或纠错,评价。
3、白板出示“豪放派”“词”。全班齐读了解“豪放派、词”。
活动3【活动】《西江月遣兴》
1、全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这首词。
(要求读对字音,读通顺句子。1分钟)
2、叫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这首词。
(好学生评价,鼓励。2分钟)
王庆华,庞琴读,张静纠错并评价。
3、教师语:要想把这首词读好还得理解词意,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才能读出感情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0秒)
3、翻译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在练习朗读。(2分钟)
4、请全班同学听朗读示范,感悟朗读技巧。(1分钟)
(注意重音,节奏,情感的把握。)
5、请徐萌模仿朗读,并解释上阙的意思,何阳阳评价并示范指导。(1分钟)
请王占鹏模仿朗读,并解释上阙的意思,王巧秀评价并示范指导。(1分钟)
教师给这四位同学鼓励性评价。(30秒)
7、全班朗诵这首词,会背的同学背诵。教师鼓励性评价。(1分钟)
活动4【活动】《西江月遣兴》
1.全词有三个“醉”字。“醉”字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个“醉”字是全词的词眼。
诗人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愁。“醉”字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之心和借酒浇愁之痛。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资料介绍,找出全词的词眼,并思考回答问题一。小组抢答,中下生回答,本组好学生补充。
2、请赏析词中最传神的一句。
最生动传神的是“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这一句是辛弃疾写他醉后的狂态,醉得狂,醉得迷糊,醉得憨,也醉得可爱。醉眼惺忪中,好象整棵松树都跟着全动了起来,他以为是松要过来扶他了。立刻拒绝地挥手推松说:“去!”我才不要你来扶呢?该句以生活情境入词,以口语入词,全用白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最后的狂态,也写出了对于不理解自己的松树的拒绝。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赏析词中最传神的一句,小组抢答,中下生回答,本组好学生补充。
活动5【练习】《西江月遣兴》
【拓展提升】( 5分钟 )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用孟子的一句话概括。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试写下来。
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之情。孟子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学生思考“拓展提升”中的题,并给学生3分钟时间将自己的启示写下来。在组内交流后,再在全班交流。
活动6【测试】《西江月遣兴》
(四)【当堂检测】( 5分钟 )
1、第二句说“要愁那得功夫”是属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
不是直抒胸臆。说“没有工夫愁”实际上是因为“愁”太多、太深重,无法排遣,词人一生立志报国,渴望亲上前线杀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是这志向一直无法实现。所以,用反语的形式把自己内心极度的激愤、忧愁表现出来。
2、《西江月 遣兴》最为突出的一点是: 。
拟人。诗人以松喻人,借以表达自己喝酒尽兴后的醉态、兴致。
当堂检测的题,出示后,直接叫中等生回答,好学生补充,质疑。
活动7【作业】《西江月遣兴》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学习目的就是精通应用,应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用于主观世界,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提高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等。二是用于客观世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用于工作,取得成就。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努力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词。
课件17张PPT。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作的豪放风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体味其词谴词造句的妙处。
3、体悟作者抒发的情感。 词题为“遣兴”。何谓“遣兴”?
遣:
兴:解题即排遣,抒发。即兴致,情趣。遣兴”就是排遣意兴。? 姓名: 辛弃疾生卒:1140-1207描述:字___,号______。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_____(朝代)著名____。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____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并号称“___”,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______》。1、辛弃疾其人:幼安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苏辛豪放稼轩长短句豪放派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其诗作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等。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我会有感情的朗读朗读这首词。(时间10分钟)西江月 遣兴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我会翻译词句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酒醉中只顾着贪恋欢笑,要发愁哪来的功夫?近来开始发现古人书中的道理,信了它竟一点都行不通。昨晚醉倒在松树下,问松树我醉成什么样。只疑心松树动了,要来扶我,就用手推松树说:“走开!” 西江月 遣兴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思考 1.全词有三个“醉”字。“醉”字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三个“醉”字是全词的词眼。诗人壮志难酬,只能借酒消愁。“醉”字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之心和借酒浇愁之痛。请赏析词中最传神的一句 最生动传神的是: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赏析]这一句是辛弃疾写他醉后的狂态,醉得狂,醉得迷糊,醉得憨,也醉得可爱。醉眼惺忪中,好象整棵松树都跟着全动了起来,他以为是松要过来扶他了。立刻拒绝地挥手推松说:“去!”我才不要你来扶呢?该句以生活情境入词,以口语入词,全用白描,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最后的狂态,也写出了对于不理解自己的松树的拒绝。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拓展提升】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用孟子的一句话概括。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试写下来。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激愤不满之情。 孟子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堂检测】 1、第二句说“要愁那得功夫”是属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
不是直抒胸臆。说“没有工夫愁”实际上是因为“愁”太多、太深重,无法排遣,词人一生立志报国,渴望亲上前线杀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是这志向一直无法实现。所以,用反语的形式把自己内心极度的激愤、忧愁表现出来。【当堂检测】1、《西江月 遣兴》最为突出的一点是: 。
拟人。诗人以松喻人,借以表达自己喝酒尽兴后的醉态、兴致。 小结 同学们:读书学习目的就是精通应用,应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用于主观世界,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提高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等。二是用于客观世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用于工作,取得成就。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努力多读书,读好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 送你一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