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芙蕖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芙蕖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6: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芙蕖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对照注释准确地翻译课文,流畅地朗读课文
2.比较探究说明文与散文(记叙文)的不同
3.把握本文严谨的结构,学习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4.学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形成清新生动的说明语言的特色。
5.学会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比较探究《芙蕖》与《爱莲说》的异同,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
2.联系现代汉语学习理解文言文
3.合作与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体会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2学情分析
学习了两篇关于莲花的文章,要因势利导去品味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审美意义,联系诗歌名句,加强学生的文学积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
多义等特殊用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难点:比较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古往今来,莲花常常被人们所亲睐推崇,那端坐莲花宝座的佛祖成了参禅悟道之人心中至善至美的化身,而寻常百姓将“鱼戏莲叶间”的画面赋予了“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文人雅士对莲更是爱得痴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杨万里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艳,清朝戏曲理论家李渔酷爱莲花,竟然以此为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李渔的《芙蕖》
活动2【讲授】
二、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明确:(多媒体出示)
李渔:字笠翁,号觉世稗官,清初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张“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覬传后人”
三、解析题目
1.正确注音明确:fúqú
2.提到芙蕖我们并不陌生,什么是芙蕖?
明确:莲花
3.你对芙蕖了解多少,交流讨论教师小结(从芙蕖的外形、结构、用途及习性等方面介绍)
明确::芙蕖又名莲花,荷花,芙蓉,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花
高托于水面之上果实为莲子,圆形白色坚果,莲子与藕皆能食用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为了介绍芙蕖这种植物,给人传授有关的科学知识
四、默读课文、注音
李渔的《芙蕖》也为我们介绍了芙蕖,他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与上文的说明片段有什么不同?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标出需要注意的词语,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纠正
明确:效颦pín
葩pā
妍yán
飘飖yáo
袅娜niǎonuó
菡萏hàndàn
迨dài
徂cú
馥fù
颊jiá
殆dài
草菅jiān其命
五、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清新活泼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第一板块
词类活用
1.找出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2.揣摩词性的变化(联系现代汉语)
3.联系以前学过的同样用法的句子,举一反三
明确(1)则又日高日上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例如(日新月异),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高:往高长
上:向上长
,动词
(2)可目,可鼻,目:名词作动词,欣赏(联系现代汉语理解:譯为“适合眼睛”行吗?)
鼻:用鼻子闻(译为“适合鼻子”行吗)
例如:不蔓不枝:蔓
:长枝蔓,枝:分枝
(3)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名词作使动用法,使……生香
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生存
(4)又时病其漏
病:意动用法,以……为苦恼
例如:父利其然也,利:以……为利
第二板块
一词多义
揣摩比较词语意思
明确:
其事不一而足

能事,优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
请备述之
全部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预备
前人之述备矣,详
避暑而暑为之退
因为

公输班为楚为云梯之械给(第一个)给,(第二个)作,制造
蓬中结实
果实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五谷之名
实际,实效
第三板块重点实词
对照注释,找出需要识记的词语,理解其意思
效颦:仿效(写成语东施效颦)
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讨人喜欢可,适合
过而不问之秋矣

秋时间,时候(写一个成语多事之秋)
并列
:(比较古今异意)古:并排陈列
今:并排

:花
妍:漂亮
飘颻:随风摇摆
殆:大概
迨:及,到
徂:往,到资:钱财,这里指享受
经年:常年
乞:乞求
塞责:推卸责任
活动3【练习】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明确:不一而足:同类的食事物或情况很多,不只一次出现
东施效颦:机械的模仿
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草菅人命:把人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任意处置
活动4【作业】
1.反馈课堂收获
2.完成同步练习
3.朗读课文,背诵“是芙蕖也者”至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