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清塘荷韵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5: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塘荷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
赏读描写荷的语句,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
领悟文中抒发的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生的情感,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2重点难点
1、
品味荷之韵。
2、
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和作者的人生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从古及今的文学作品中,不乏写荷的名篇。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周敦颐的《爱莲说》以花喻人,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与追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将荷花的美写到了令人心醉的极致,表达的是自己淡淡的忧伤和喜悦。而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先生笔下“季荷”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他为什么对“季荷”情有独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的世界。
活动2【活动】我能说
请你谈谈所了解的季羡林。(配合作者图片及文字,简介季羡林生平学术成就及创作。)
季羡林:
1911
年生
,山东临清县人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留学德国,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数国文字,出访过几十个国家,且掌握几种古老的文字,对印度文化与佛学又有深入研究,可谓是学贯中西古今。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出版有散文集《牛棚杂忆》等。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理清线索:我能读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的线索,并用带“荷”的两字词语来归纳文章段落。
荷(线索):
想荷(1-2段)
——
种荷(3段)——盼荷(4-6段)——
赞荷(7段)——
赏荷(8-12段)——
祝荷(13段)
2、请自读3-6节,在书中圈划出作者描写荷花成长的句子以及自己心理变化的句子;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第四年的荷花的呢?
3、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从修辞、描写景物抒情等角度简要赏析。
活动4【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主旨:我能讲
1、季羡林先生笔下“季荷”有怎样的特点呢?他为什么对“季荷”情有独钟?请结合具体语句和先生的经历说一说。
相关链接: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一个人,他追求清静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正符合季老的追求。所以才会对荷花特别的情有独钟。
(坚韧顽强
秀雅脱俗安宁静谧)
——生命的顽强之美;勃发之美;外形之美(风姿绰约、气质脱俗);静谧之美;永恒之美;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托物言志:本文对荷花孕育的艰辛过程的描写其实就是为了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以及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的赞美。)
2、作者从种荷、盼荷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怎么样的生活哲理?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学生齐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作者对荷花美丽、高洁、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精神的写照。意思是说:不仅荷花,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生命力,它们往往以任何人都无法抵御的力量在蓬勃生长着。)
3、人们常用“残荷败柳”来形容冬天的荷塘,但作者在文中却说“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荷花所做的“春天的梦”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说荷花做着“春天的梦”是指在严寒的冬季,荷花的生命状态也不是停止的,它会为来年的盛开做着精心的计划和准备。该句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给予的无限深情。)(点拨:4、5段中,虽然荷花没有开放,但是它们的梦想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也正因为如此,才换来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荷塘。)
(作者赋予自然界变化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感,表达了一种向往美好的信心。从这种意义上说,荷花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永恒的。)
活动5【测试】课堂练笔:(任选1题)我能写!
1、积累描写荷花的优美语段或古诗名句,并体会其妙处。
2、请你讲述2个名人用顽强意志谱写璀璨人生的故事或者积累2句关于生命的名言。
3、时值盛夏,荷叶正盛,荷花将绽。请你仔细观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活动6【讲授】教师总结
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自然界的万物生生不息,它们以风姿装点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们以生命启示了心有灵犀的人们。季羡林老人从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那我们也学习季老先生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去发现美,去探求美的真谛,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在心中留下一颗千年不烂的生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