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采莲曲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15: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采莲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认“莲、裁”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2学情分析
《采莲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的一首诗。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教学时,应该以朗诵为主,结合图片与音乐进行赏析,唤起学生美的享受。
3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采莲曲》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每到春末夏初,荷叶绿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采莲曲》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
4、认识多音字:觉
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活动3【讲授】《采莲曲》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
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生读)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猜谜“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学习“裁”字的字形。
④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⑤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⑥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真是——(齐读第一行诗)
B、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看不见姑娘们仅仅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吗?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呢?(指名说)你就是一朵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粉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真是花美,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齐读)
2、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
这个“乱”字用得多好,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谁能读读这行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flash画面)
⑤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才看见了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
活动4【活动】《采莲曲》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放古筝乐曲《出水莲》)
一边欣赏,一边放歌——(配乐齐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