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叙中有议,叙议结合的写法;2、继续培养速读的能力;3、懂得不忘记过去老一辈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重点难点
1、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2、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在很多年纪稍大的人心中,这是一种很好吃的菜·现在吃过的同学不多。这是我国的一种民俗。养菜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它却是穷人的救命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挖养菜》,就反映了这种生活。
活动2【活动】作者介绍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尸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风谁生活得更美好风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总之,这是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活动3【讲授】文本探究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写了哪几件事?3.通过叙述这几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4.我们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活动4【活动】组织讨论
围绕"代沟"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儿女们的做法亦无可厚非,可以选中一个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理解当代学生的心态,要知道,这一代人恐怕连迁就的筷子都不会伸出去,但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不应该总想着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强加给下一代。
活动5【讲授】深入探究
找出文章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句子。(目标1)张洁的散文自成一体,很有风格,语言清新、流畅,富有表现力,情文并茂。1.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儿女们不愿吃芥菜"为例.指导学生体会其中叙议结合的写法。2.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技巧。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为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作者高超的写法技巧和语言能力。
活动6【练习】写作训练
根据自己的体验,联系课文,围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中心,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活动7【讲授】小结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夹叙夹议,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荠菜"为线索展开广泛而充分的联想,希望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消除两代人的隔膜,与孩子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们能珍爱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课件27张PPT。挖荠菜张洁 教学目标体会作者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课文对比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懂得不忘记过去老一辈的苦难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之初,她发表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分获1978年、1979年、全国优秀小说奖。总之,这是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蔷薇 琥珀 荠 绽 掰 码 苋
稚 zhì 蒿 hāo 癖 pǐ 煦 xù 惩罚 chéng fá 煞 shà漫不经心:
赏光:
迁就:
隔膜: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将就别人。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预习展示qiáng wēi hǔ pò jìzhànbāi mǎ xiàn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线索?
2、本文叙了什么事?
挖荠菜痛苦的回忆 快乐的时光 无限的感慨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挖荠菜这一件事折射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作者希望以此为契机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孩子们了解过去的苦难,珍爱荠菜。因为珍爱荠菜就是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意识到什么是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合作探究文章开头说:“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细读全文,你认为这种
“特殊的感情”体现在哪些地方?
解放后作者带孩子们到郊外挖荠菜时,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
文章中说,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文章开头说:“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细读全文,你认为这种“特殊的感情”体现在哪些地方?关键词:
有痛苦的回忆
有深深的怀念
有无限的感慨
有真诚的希望解放后作者带孩子们到郊外挖荠菜时,孩子们有怎样的表现?作者写这些内容的意图是什么?关键词:迁就 挑
意图:
①与自己过去经历形成对比
②为下文议论作铺垫文章中说,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关键词:
精神上痛苦
苦难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1、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
2、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奔去。明确:1.跟,拍,跳,叫
刻画出了以欺凌穷孩子为乐的神态。
2.提,迈,奔
轻捷,豪迈,欢快
选择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法一个饥饿的孩子。 B.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滕着。 C.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神迷的的沉寂里。 D.我再也不必担心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杀似的追赶我。 E.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阅读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见教材)把这段文字按记叙、议论的顺序划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
找出此段中心句。
在原文中用曲线画出议论的部分。
“它还表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它”指代什么?
“漫不经心”和“懒洋洋”这两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作文片段练习 要求:模仿课文在田野里游荡一段,用景物描写烘托(反衬)出人物心理,二百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