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珠宝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0:07:33

文档简介

珠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朗丹夫妇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2.过程与方法: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心理分析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
2重点难点
难点:1.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2.理解作品构思的精巧。
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心理分析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
前几天我们刚刚学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今天我们要学莫泊桑的另外一个短篇《珠宝》,几乎是一样的题目,能否写出不一样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是如何编写这个故事的。
活动2【活动】二、自主学习
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收集关于珠宝的写作背景。 以写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初读感受。
活动3【活动】三、交流研讨
讲故事,辨珠宝之真假。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同位互评。
共同研讨下列问题:
本文主人公是谁? 这篇文章背后有一个隐藏的故事,是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明确:1、主人公是朗丹先生。
2、文章背后有一个朗丹夫人与富豪钱、情交易,对丈夫不忠的故事。但小说的核心和焦点是描写展示事发后丈夫的表现的,所以不写出来好。
3、学生可能会说“变化”“欺骗”等。
教师总结:小说情节的确充满了变数,珠宝由假变成了真的,朗丹夫人变了,朗丹先生也变了。变!变!变!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啊。
品语言,赏朗丹夫人之“变”。
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朗丹夫人的语句,说说在珠宝变成真的之前,朗丹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珠宝变成真的之后郎丹夫人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1、珠宝是假的时:朗丹夫人是一个贞洁、纯朴的人。
证据:如文章开头: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每一个智的年轻人都梦想着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种典型的女人。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
在他人眼中则是: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人。
在结婚以后,她的丈夫觉得: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2、珠宝变成真的时:朗丹夫人也变成了一个对丈夫不忠、虚荣的女人。
学生总结:朗丹夫人貌似贞洁、纯朴实则不忠、虚荣。
(三)品语言,赏朗丹先生之“变”。
1、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朗丹先生的语句,说说在珠宝变成真的之前,朗丹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珠宝变成真的之后郎丹先生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珠宝是假的时:朗丹先生是一个单纯而多情的人。
证据:单纯------被骗那么久从不怀疑。
多情------第15、16、17段。
珠宝成真的后:朗丹先生是一个丑恶而虚伪的人。
证据:61—73段
学生总结:朗丹先生表面上多情和单纯而灵魂深处极度丑恶。
2、朗丹先生的变化并非一步完成的,请找出能表现朗丹先生心理变化过程的关键语句,揣摩他的变化过程。
(概括心理变化有难度,可结合具体语句概括,或者直接用文中词语。)
明确: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惊讶--混乱—羞耻—不知羞耻—丑恶虚伪
证据:惊讶:第26、27、34、38段。
混乱:第41、42段。
羞耻:第45、49、50、53、58段。
不知羞耻:第61、65段。
丑恶虚伪:61—73段。
郎丹先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
明确:(1)是全文的焦点,用了较多篇幅。
(2)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3)富有层次感,很真实。
(四)思全文,析珠宝之主题。
小组交流讨论:珠宝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文章主要嘲讽批判了郎丹先生在一场变故下,最终暴露出来的可鄙虚伪的品质。
活动4【活动】本课小结
盘点收获,各抒己见。
《珠宝》主要嘲讽、批判了朗丹先生在一场变故之下最终暴露出来的可鄙、虚伪的品质。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比较本文与《项链》的异同点。
课件12张PPT。———莫泊桑珠宝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分析朗丹夫妇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心理分析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作用。
和蔼?? 滑稽? 鞠躬
嗜好? 镯子 踱步
鳏夫? 疑窦 嘀咕
瞟着 擤鼻 彬彬有礼?网
预习检测 掌握字词
和蔼ǎi?? 滑稽jī?? 鞠躬jū?gōng
嗜好shì? 镯子zhuó 踱步duó
鳏夫guān?疑窦dòu 嘀咕dí gu
瞟着piǎo 擤鼻xǐng?彬彬有礼bīn??网
预习检测 掌握字词莫泊桑: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俄罗斯)和欧·亨利(美国)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了 解 作 者合作探究 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找出文章的线索,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线索:珠宝? 故事情节:
郎丹夫人爱珠宝,
郎丹先生卖珠宝。想想看1、再读课文,按小说情节的发展,理清脉络:故事开端,郎丹夫人爱珠宝 。
故事发展,郎丹夫人去世,郎丹先生贫困。
故事高潮,郎丹先生变卖珠宝,真相大白。
故事结尾,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人物形象分析郎丹夫人:表面:纯洁、善良、稳重实际:虚荣、人格低下郎丹先生:幸福、可鄙、丑陋 本文有许多细节描写,很好的刻画了郎
丹夫妇,请找出来并认真分析,你觉得郎
丹夫人和郎丹是怎样的人?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布局构思却很精巧,作者巧妙设伏,暗示珠宝的真假,在课文中找到这样的地方? 巧设伏笔,慧眼识出1.郎丹先生年薪不多,但是他们的日子似乎很阔绰。
这本身就暗示了,有可能这中间有什么问题。2.“我当然更喜欢真的珠宝”
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腐朽的思想对郎丹夫妇的毒害,嘲讽他们道德的堕落,叫人警醒,为什么在开头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郎丹夫人的完美? 精读课文 互动提高 文章极力描写郎丹夫人的正派,稳重,美貌,温
柔,体贴,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这一切在真相大白
之后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令人扼腕,但这种描绘
当中隐隐暗示着幸福,爱情的虚假,人性的丑恶。
(欲抑先扬)
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讽刺了由于人们的贪
慕虚荣、追求浮华,婚姻缺乏忠
诚,妻子的用情不专和对丈夫的
欺骗(情人给她买了好多珠宝,
她骗她丈夫说是假的是便宜货,
结果她的丈夫在她死后知道真相
很受打击,以大肆挥霍来发泄自己的懊恼和不满),极为美满的婚姻变成了一个丑恶的骗局。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虚伪和对金钱的追逐。 写作特点: 情节简单,但尺水兴波,构思布局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涩之中有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