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凝成的作品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心血凝成的作品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0: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心血凝成的作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风”的内涵。
2.比较本文与《留学巴黎》在写法上的异同。
3.感受主人公忍辱负重,执着追求的的精神。
2重点难点
1.
熟读课文,理解“风”的内涵。
2.
比较本文与《留学巴黎》在写法上的异同。
3.
感受主人公忍辱负重,执着追求的的精神。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
2文体介绍: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记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
描写与说明而成。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
平者,称“自传”。传记文学在记述传记的主事迹过程中,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夸张。一般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活动2【导入】预习自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凛冽(lǐnliè)霎(shà)时间
皓(hào)月清寥(liáo)
悲天悯(mǐn)人颤栗(zhànlì)吞噬(shì)
2、文学常识:《心血凝成的作品》作者________,是《留学巴黎》的作者_______的学生。他写冼星海传,所根据的就是冼星海的自述。本课文的素材就是冼星海的《留学巴黎》中关于写作《风》的片断。
活动3【活动】探     究
探究一: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冼星海在巴黎求学的几件事?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冼星海创作《风》、外国音乐家对《风》的评价、投考高级作曲班的波折等。
探究二:马可抓住了风,把它作为全文的核心意象的同时,又把风的内涵作出拓展。在本文中,风具有三重含义,你能具体说说吗?
一是冼星海住处的风——大自然的风。包含着冼星海自传的风,民族的历史的风。
二是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风。
三是两者凝集起来的风——冼星海作品中的“风”。
探究三:文章第一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冼星海疲乏寒冷的情景有什么用意?
明确:点明题目,说明这部作品是冼星海呕心沥血的结晶;二.赞美他坚强面对困境追求音乐理想的精神。小结
人生的苦难往往孕育着艺术的成功。
正如冼星海在《留学巴黎》中所说:
“一切人生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述怀,写成了《风》这个作品。
活动4【练习】当堂训练
对课题《心血凝成的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指冼星海的作品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
B.形象地指出了作家在艺术道路上艰难而执著的追求。
C.课题用夸张的手法,指出了作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尽心尽力。
D.抒情化的题目,便于作者真情地赞美。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一、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悲痛,悲痛,夹杂着隐忍的积忿。诗人所倾吐的岂止是个人的感怀!不,这是多少历史年代、多少苦难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叹息,这是民族的呻吟!……写下来,写下来,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那无涯的悲愤,那古往今来多少受难的人民的呼号!
1、给加点字注音。
积忿()悲天悯人()
2、文中提到的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将这首诗作为主人公创作的情感线索,以传记纪实的手法,揭示了冼星海艰辛的创作过程。
3、文中大量运用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起了烘托作用,渲染了创作时的艰难处境,也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4、文中的风雨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吗?象征了什么?简要分析。
明确:.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社会的风雨,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亡,以及对和平与光明的期盼都让作者心情澎湃,情不能已。
二、比较《留学巴黎》和《心血凝成的作品》
两文写不同的写作方法。
内容:自身体验;大胆想像。
体裁:真实叙事的传记;传记文学合理的想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为主;描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