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诗派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又因他一生未曾入仕,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被称为孟山人。字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齐名,并称为“王孟”。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庐山 》《早寒江上有怀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读诗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译诗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这座
岳阳名城。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翻译: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們
钓得鱼儿,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析诗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雄浑壮观,给人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之感。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
湖波涛的摇撼。颈联转入抒情。想走进仕途却无人引荐.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渴望走进仕途,一展抱负.赏诗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腾
之势,“撼”用千钧笔力写出惊涛拍岸,巨浪
滔天,波澜壮阔的场景.这句写洞庭湖的湖
水和声势,句式对仗工整,读之使人倍感心
胸激荡,大气磅礴.2.说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言外之意。
采用类比手法,表面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
缺少舟和桨,实际是指自己向往出仕从政而无人引
荐赏识;“耻”写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感到羞耻
惭愧,言外之意还是说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为官。
3.说说“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典的作用.这两句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渊羡鱼,
不若归家织网“一句.这里的“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
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比喻从
政的心愿,此句表达了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
从实现这一愿望。
诗歌主题 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希望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表达了自己积极用世的愿望。 1.描写洞庭湖云蒸霞蔚,波澜起伏的惊险壮美
特点的名句是 。2.形成对偶的两组句子是 。 3.“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比喻义是 。4.翻译“端居耻圣明”: 。 5.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 反馈检测参考答案: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想做官而无人引荐。4.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5.白白地看着人家垂钓,心想得鱼而苦无渔具。也是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比较两首诗写洞庭之景的异同 同:均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手法写出洞庭湖
景色美丽绝妙与非凡博大的气势。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通过
虚拟的想像来写景,并借洞庭湖水写出了自
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其重在抒情;《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通过实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的
景象,引出了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愿,其重在
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