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邵飘萍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报人邵飘萍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0:59:08

文档简介

报人邵飘萍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邵飘萍作为新闻界奠基人的突出贡献,学习他那种为正义、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以新闻笔法写人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从新闻中学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时闻要事,关心国家大事的品质。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应对这种文体有所认识。作为“新闻”单元的拓展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在教学时除了必要的课文知识教学外,应重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使学生扩大新闻写作视野的同时,让大家感受新闻界前辈精英的人生。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和执着追求正义的精神。
难点: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以笔为匕首和反动派战斗,今天我们再走近一位同样是以笔为旗的战士,冯玉祥曾称赞他:“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他就是素有“新闻全才”之称的新闻界巨擘——邵飘萍。
活动2【活动】课前准备
1.人物和背景介绍:
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大联镇一个寒儒家庭。在创办《京报》以前,曾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因为在《时事新报》、《申报》等报刊撰文,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他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后来不得不亡命东瀛。1916年回国后,被史量才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在《申报》发表了大量揭露北洋军阀贪贿弄权的报道,文笔辛辣、诙谐生动。尤其是他对时局惊人的洞察力常常使人暗暗称奇。1918年在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任社长。《京报》从一开始就不依附于任何党派权利集团,它要独立发言、报道,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以反映民众的呼声。为此,《京报》热情支持“五四”运动,并屡屡发表揭露政府腐败的言论。“三一八”惨案后《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阴暗,并为民众吶喊请命,因此受到反动军阀的仇视,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赤化”之罪名杀害,饮恨于北京天桥东刑场。
夫妻报人: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同样是著名的革命新闻家,是我国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之一,对我国早期新闻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
2.人物评论的特点:
人物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它是针对人物有重要意义的事迹、社会活动,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形象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的典型意义。
活动3【活动】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一世之枭()会晤()攻讦()觥筹()交错
2.词语解释:
豪气干云:
罪大恶极:
亲离众叛:
单刀直入:
旁敲侧击: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描述邵飘萍从容就义的场面,揭示了他被判死刑的真正原因,初步展示了一个敢于直言、不畏牺牲的记者形象。
第二部分:(5--10)通过两件事来写邵飘萍的种种特点,赞美他具有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
a.(5)总述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领起下文。
b.(6—7)举例说明他具有报人的勇敢和智慧。
c.(8)以他人的评价来说明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的敏感和正直。
d.(9--10)举例来说明他的智慧。
第三部分(11--14)写邵飘萍对于记者的要求以及他被处死的真正原因。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1、文章的题目叫《报人邵飘萍》,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是从人物的生平写起,但是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而是高潮在前,也就是把最为精彩的部分在最前面呈现出来,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题意在复习“逆时提前”即“高潮提前”这一新闻的写法)
明确:“逆时提前”或者“高潮提前”。这是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最为重要的信息直观得呈现给读者,符合读者心理要求。
2、作者借了消息的“高潮提前”的写法,你觉得这么写效果如何?
明确:《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但是,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临刑时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细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先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 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明确: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活动7【测试】课堂检测
比较阅读:狄马的《带血的黎明》中同样描写其就义的段落,试分析与课文不同之处。
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
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0岁。
明确: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课文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
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
课件14张PPT。报人邵飘萍徐百柯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晨曦xī 豪气干gān 云
一世之枭xiāo 访晤wù
攻讦jié 聘pìn 请
酒意正酣hān 觥gōng 筹交错
心急如焚fén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豪气干云: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干:触犯,接触。
一世之枭(xiāo):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会晤:会面,会见。
旁敲侧击: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侧面曲折表达。
亲离众叛:亲信背离,众人反对。形容十分孤立。
采访必工: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工,精密,巧妙。
有干时忌:触犯当时禁忌的。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人物和背景介绍?: 邵飘萍(1886-1926),男,汉族,浙江东阳人,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张作霖杀害。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之称。
???夫妻报人: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同样是著名的革命新闻家,是我国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之一,对我国早期新闻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
1.朗读全文,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作者记叙了现代著名记者邵飘萍作为报人的那种勇敢、机智以及面临死亡时的铮铮铁骨。整体感知2.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4)描述邵飘萍从容就义的场面,揭示了他被判死刑的真正原因,初步展示了一个敢于直言、不畏牺牲的记者形象。
第二部分:(5--10)通过两件事来写邵飘萍的种种特点,赞美他具有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
A(5)总述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中最高的职业水准。领起下文。
B(6—7)举例说明他具有报人的勇敢和智慧。
C(8)以他人的评价来说明邵飘萍具有代表记者的敏感和正直。
D(9--10)举例来说明他的智慧。
第三部分(11--14)写邵飘萍对于记者的要求以及他被处死的真正原因。3.文章主旨探讨本文通过对邵飘萍笑对死亡和他如何获取新闻的典型事件的描述,表现了作为报人的邵飘萍是勇敢、机敏、正直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性格和品格。1、文章的题目叫《报人邵飘萍》,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是从人物的生平写起,但是这篇文章却不是这样,而是高潮在前,也就是把最为精彩的部分在最前面呈现出来,这叫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题意在复习“逆时提前”即“高潮提前”这一新闻的写法)
合作探究明确:“逆时提前”或者“高潮提前”。这是新闻写作的特点。把最为重要的信息直观得呈现给读者,符合读者心理要求。·2、作者借了消息的“高潮提前”的写法,你觉得这么写效果如何? 明确:《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但是,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性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临刑时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细叙述他的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先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根据词义连线搭配豪气干云 做了一辈子枭雄。比喻凶狠恶毒的人。
一世之枭 触犯当时禁忌的。
采访必工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有干时忌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觥筹交错 必定采访得精巧到位。
攻讦 豪迈的气概直上云霄。拓展延伸????????明确: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课堂检测?比较阅读:狄马的《带血的黎明》中同样描写其就义的段落,试分析与课文不同之处。
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
? ? ? ?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0岁。
?明确: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课文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
? ? ? 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
? ?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