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化学期中测试卷卷二(原题卷+解析卷+答题卡+答案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化学期中测试卷卷二(原题卷+解析卷+答题卡+答案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13:46:15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卷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不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分析】
A.含磷物质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C.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解答】
A.含磷物质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故A错误;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铅、镉、铬、钒属于金属元素,砷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2.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 A.物质状态发生变化????????B.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需要加热或发光的条件引发????D.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分析】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要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就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解答】
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所以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就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故选D. 【答案】D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2KJ,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Q1+Q2>4Q3 B.Q1+Q2<Q3 C.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mol水的总能量 D.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低于1mol水的总能量 【分析】
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放热反应的△H<0,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据此计算.
【解答】
破坏1molH-H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O═O键键能为Q2kJ/mol, 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O键能为Q3kJ/mol, 反应热△H=2Q1kJ/mol+Q2kJ/mol-4×Q3kJ/mol=(2Q1+Q2-4Q3)KJ/mol, 由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2Q1+Q2-4Q3)<0,所以2Q1+Q2<4Q3,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mol水的总能量; 故选C. 【答案】C
4.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B.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C.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分析】
根据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变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H>0,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答】
A、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故A正确; B、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故B错误; C、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无法确定逆反应活化能的大小,故C错误; D、某反应的△H=+100kJ?mol-1,则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00kJ?mol-1,即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S>0的反应,若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B.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比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发电能量转换率高 C.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转化率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S2O32-+2H+═SO42-+3S↓+H2O 【分析】【来源:21cnj*y.co*m】
A.△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B.氢气燃烧伴随光能、热能等,原电池中能源利用率高;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二氧化硫和水. 【出处:21教育名师】
【解答】
A.△H-T△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则对于△S>0的反应,若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故A错误 B.氢气燃烧伴随光能、热能等,原电池中能源利用率高,则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比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发电能量转换率高,故B正确;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则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反应为S2O32-+2H+═SO2↑+S↓+H2O,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21·cn·jy·com
下列图示过程,由太阳能直接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
【分析】
A.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风能转化为电能; 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答】21*cnjy*com
A.光伏发电是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选; B.风力发电是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选; C.水力发电,是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 D.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故D选. 故选D. 【答案】D
7.右图是反应CO(g)+2H2(g)═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分析】
由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但反应热不变,以此解答该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
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但反应热不变,故B错误;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91kJ?mol-1,故C错误; D.加入催化剂,活化能减小,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8.中和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D.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尽量防止反应中的热量损失 【分析】
A、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过程,当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则反应是放热的; B、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 C、离子之间生成沉淀的过程伴随能量的变化; D、反应热在进行测定时,减少能量的损失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解答】
A、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过程,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总能量低于酸和碱的总能量,故A错误; B、中和热指的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放热的,故B错误;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的同时,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生成沉淀的过程也是伴随能量的变化的,故C错误; D、反应热在进行测定时,减少能量的损失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中应尽量防止反应中的热量损失,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9.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iCl4(g)+2Zn(l)?Si(s)+2ZnCl2(g)△H1 SiCl4(g)+2Zn(g)?Si(s)+2ZnCl2(g)△H2. A.Zn(l)=Zn(g)△H=(△H1-△H2 )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增加Zn(g)的量,△H2变大 D.以Zn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分析】
A、根据盖斯定律来分析; B、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C、△H2是2molZn(g)反应对应的反应热,与Zn(g)的用量无关; D、在铜锌原电池中,锌做负极,锌本身放电. 【解答】
A、已知:①SiCl4(g)+2Zn(l)?Si(s)+2ZnCl2(g)△H1 ②SiCl4(g)+2Zn(g)?Si(s)+2ZnCl2(g)△H2.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即可得Zn(l)=Zn(g)△H=(△H1-△H2),故A正确;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H2是2molZn(g)反应对应的反应热,与Zn(g)的用量无关,故增加Zn(g)的量,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增多,但△H2不变,故C错误; D、以Zn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负极上锌本身放电,负极变细,正极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0.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100 mL 0.3 mol/L 的HCl 和50 mL 0.3 mol/L 的NaOH相混合 B.80mL 0.3 mol/L 的HCl 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C.80mL 0.3 mol/L 的H2SO4 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D.50mL 0.3 mol/L 的H2SO4 和50 mL 0.6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分析】
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的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注意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水的物质的量,进而比较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即可.
【解答】
A.n(HCl)=0.03mol,n(NaOH)=0.015mol,则生成水0.015mol; B.n(HCl)=0.024mol,n(NaOH)=0.024mol,则生成水0.024mol; C.n(H2SO4)=0.024mol,n(NaOH)=0.024mol,则生成水0.024mol; D.n(H2SO4)=0.015mol,n(NaOH)=0.03mol,则生成水0.03mol; 则D生成的水最多,放出的热量最多, 故选D. 【答案】D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恒温、恒容时,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示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分析】
A、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是相等的,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 C、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 D、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以及体积恒定来确定密度的变化情况即可. 【解答】
A、4v正(O2)=5v逆(NO)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NH3,则不能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只表示了正反应方向,故B错误; C、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C错误; D、都反映的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 C.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 D.CO(g)+O2(g)=CO2(g)△H=-283kJ/mol 【分析】
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A.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HCl不是氧化物,故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A错误; B.H2O的状态为气态,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所以△H不代表燃烧热,故B错误; C.应该是1mol?C8H18(g)燃烧,即C8H18的系数应该为1,故C错误; D.CO(g)+O2(g)=CO2(g)△H=-283kJ/mol中CO系数为1,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为稳定的氧化物,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所以可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13.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移去生成物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⑤????D.③④ 【分析】21cnjy.com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
【解答】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 故选C.
【答案】C
14.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可逆反应2X(g)?2Y(g)+Z(g),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已知p1<p2)(  )
【分析】
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增大压强,反应速率都增大,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缩短,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含量较低,据此分析解答.2·1·c·n·j·y
【解答】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所用时间短,所以p1<p2; 相对于p1来说,p2就是增大压强.该可逆反应是一个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应向减少Z的方向移动,Z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就要减小,所以B图象正确,故选B. 【答案】Bwww-2-1-cnjy-com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 H2SO4 中滴加少量 Cu(NO3)2 溶液 B.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C.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0 D.在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 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则加入Na2S溶液后 c(Ag+) 更小了 【分析】
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应前后气体的总量不变△S=0; D、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可知发生沉淀的转化; 【解答】
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可改为滴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形成微小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A错误;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的总量不变△S=0,故C错误; D、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可知发生沉淀的转化,则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所以溶液后?c(Ag+)?更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16.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www.21-cn-jy.com
【分析】
在生活中,金属的腐蚀,橡胶的老化等应降低反应速率,减少资源的损耗,避免浪费,以此解答.
【解答】
A.铁门表面喷漆,使铁与氧气隔绝,放防止铁被氧化,减小了反应速率,故A不选; B.橡胶里加炭黑,可防止橡胶老化,降低反应速率,故B不选; C.扇子扇煤炉火,增加空气量,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选; D.将木头电线杆稍稍烤焦,进行碳化,可防止木材的腐烂,降低反应速率,故D不选. 故选C.
【答案】C
17.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时刻,v(正)<v(逆)????B.t2时刻,v(正)>v(逆) C.t3时刻,v(正)=v(逆)?????D.t4时刻,v(正)<v(逆)
【分析】
由图象可知,t4时刻之前均为υ(正)>υ(逆),t4时刻之后均为υ(正)=υ(逆),以此来解答.
【解答】
由图象可知,该反应从正反应一端开始,t4时刻达到化学平衡,由图可以看出则t4时刻之前均为υ(正)>υ(逆),t4时刻之后均为υ(正)=υ(逆), 故选B. 【答案】B
18.下列各图与表述一致的是(  ) A.图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用图所示装置蒸发AlCl3溶液制备无水AlCl3?
C.图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图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溶液A、B中由水电离出的c(H+):A>B 【分析】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反之,都减小; B、蒸发AlCl3溶液会促进铝离子的水解,得到的是氧化铝; C、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钡不会溶解;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阳极上产生氧气,氢氧根离子失电子,阴极上是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抑制水的电离.
【解答】
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都大于原来平衡速率,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都小于原来平衡速率,故A错误; B、如图示的蒸发AlCl3溶液,会促进铝离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是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氯化铝,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氢氧化铝和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会逐渐溶解,氢氧化铝沉淀量会减小到零,故C正确; 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根据钠离子移向阴极,知道b是阳极,该极上产生氯气、氧气,氢氧根离子失电子,a是阴极,该电极上是氢离子浓度减小,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A、B中由水电离出的c(H+):A<B,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平衡状态是不可改变的 【分析】
A、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存在反应限度; B.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只与反应物的性质、温度、浓度和压强有关,与反应的时间长短无关; D.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可发生变化.
【解答】
A、可逆反应中,当正逆反应相等时,达到反应限度,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存在反应限度,故A正确;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是0,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限度只与反应物的性质、温度、浓度和压强有关,与反应的时间长短无关,故C正确; D.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则化学反应的限度可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答案】D
2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2(g)+Y2(g)?2XY(g),已知X2,Y2,XY三者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处于平衡,此时容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X2为0.2mol/L?????????? B.Y2为0.35mol/L C.XY为0.25mol/L?????????D.X2,Y2,XY总浓度为0.6mol/L 【分析】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XY的浓度最大;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XY的浓度最小; 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
【解答】
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小,XY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 X2(气)+Y2(气)?2XY(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 ?0.2??? ?0.4
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Y2的浓度最大,XY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则: X2(气)+Y2(气)?2XY(气), 开始(mol/L):0.1??? 0.3?????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2??? 0.4?????? 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2<c(Y2)<0.4,0<c(XY)<0.4, 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所以X2、Y2、XY总浓度一直为0.1+0.3+0.2=0.6mol/L,则BCD正确,A错误; 故选A.
【答案】A
21.在2A(s)+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1.5 mol?L-1?s-1???B.υ(B)=0.5 mol?L-1?s-1 C.υ(C)=0.8 mol?L-1?s-1???D.υ(D)=1 mol?L-1?s-1 【分析】
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注意保持单位一致. 比较反应速率常用的两种方法:(1)归一法:将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较小比较.(2)比值法:用各物质的量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解答】
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熟练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 A.v=v(A)=0.75mol/(L?s); B.v=v(B)=0.5mol/(L?s); C.v=v(C)=0.27mol/(L?s); D.v=v(D)=0.25mol/(L?s);所以反应速率v(B)>v(A)=v(C)>v(D), 故选B. 【答案】B
22.一定温度下,l mol X和n mol Y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用X表示5 min内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1 C.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 mol M,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D.若平衡后再充入l mol X和(n+1)mol Y,再次达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大于(2-2a)mol 【分析】
A.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到达平衡; B.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mol?Z,则消耗2amolX; C.M为固体,对反应速率基本没有影响; D.对应反应X(g)+Y(g)?2Z(g)+M(s),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X、Y按1:n投入,则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解答】
A.M为固体,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质量减小,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可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mol?Z,则消耗amolX,用X表示5?min内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amol?(L?min)-1,故B错误; C.M为固体,对反应速率基本没有影响,故C错误; D.对应反应X(g)+Y(g)?2Z(g)+M(s),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X、Y按1:n投入,则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但再充入l?mol?X和(n+1)mol?Y,则不能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促进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小于于(2-2a)mol,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3.T℃时气体A与气体B在某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①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3B═2C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定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压强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分析】
A、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浓度的变化量=(0.7-0.1)mol/L=0.6mol/L,B浓度的变化量=(0.5-0.3)mol/L=0.2mol/L,C浓度的变化量=(0.4-0)mol/L=0.4mol/L,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B、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结合图II知,T2>T1,升高温度,B的体积发生增大,据此确定反应的吸放热; C、定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D、压强增大,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答】
A、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浓度的变化量=(0.7-0.1)mol/L=0.6mol/L,B浓度的变化量=(0.5-0.3)mol/L=0.2mol/L,C浓度的变化量=(0.4-0)mol/L=0.4mol/L,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故A错误; B、“先拐先平数值大”结合图II知,T2>T1,升高温度,B的体积发生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定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等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密度始终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压强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24.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 B.K= 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分析】
A、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 B、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 C、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 D、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变化,平衡常数变化.
【解答】
A、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A错误; B、平衡常数是利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故B正确; C、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增大c(H2O)或减小c(H2),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改变温度平衡一定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一定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B
25.臭氧的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一定条件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1.0mol O3,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1-c-n-j-y
A.反应2NO2(g)+O3(g)═N2O5(g)+O2(g)△S<0 B.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平衡常数Ka=Kb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密闭容器的体积变为4.0 L D.若c1=0.3mol?L-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的速率v(NO2)=0.005 mol?L-1?s-1 【分析】
A.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混乱度减小; B.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 C.若体积变为4.0L,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O3浓度大于a中O3浓度的; D.根据v=计算v(O3),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O2). 【解答】
A.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混乱度减小,则△S<0,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O3的浓度不变,但图象中O3的浓度减小,可能是增大二氧化氮浓度,也可能是改变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若体积变为4.0L,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O3浓度大于a中O3浓度的,图象中平衡时b条件下O3浓度等于a中O3浓度的,故C错误; D.v(O3)==0.005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NO2)=2v(O3)=0.01mol?L-1?s-1,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请回答:(1)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图中tl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是 ______ . (2)温度为T℃时,将2mol H2和1mol 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 H2的浓度 ______ . (3)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 ______ (增大、减小、无影响).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写出其燃烧的燃烧热方程式: ______ . (5)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写出NaOH和H2S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分析】
(1)根据图象分析影响平衡的因素,主要是反应进行方向和速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2)依据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得到, N2(g)+3H2(g)?2NH2(g) 开始 2mol/L??? 4mol/L???? 0反应 1mol/L??? 3mol/L??? 2mol/L 平衡 1mol/L?? 1mol/L??? 2mol/L (3)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4)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5)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据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N2(g)+3H2(g)?2NH3(g)△H=-92.4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 (1)由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图象可知,t1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均迅速增大,但是平衡逆向进行,所以氨气的百分含量是减小的,即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2-t3, 故答案为:增大压强;t2-t3; (2)N2(g)+3H2(g)?2NH2(g) 开始 2mol/L ? 4mol/L????? 0反应 1mol/L?? 3mol/L?? ?2mol/L 平衡 1mol/L?? 1mol/L??? 2mol/L 平衡时氢气浓度=1mol/L, 故答案为:1mol/L; (3)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4)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6kJ/mol, 故答案为:S(s)+O2(g)=SO2(g)△H=-296kJ?mol-1; (5))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H2SO4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是指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的热量,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故答案为: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答案】 (1)增大压强;t2-t3; (2)1mol/L; (3)减小; (4)S(s)+O2(g)=SO2(g)△H=-296kJ?mol-1; (5)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27.(10分)甲醇是一种优质的再生能源,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①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 ______ ; A.大于49.0kJ B.等于49.0kJ C.小于49.0kJ ②一定条件下,对上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A.反应停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H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C.反应速率v正(CO2)=v逆(H2) ③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
①CO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放出的热量与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呈正比; ②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以此解答; ③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解答】【版权所有:21教育】
①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CO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49.0kJ, 故答案为:C; ②A.化学反应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故A错误; B.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H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v正(CO2)=3v逆(H2),反应速率v正(CO2)=v逆(H2),反应逆向进行,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③化学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乘积的比值,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答案】21教育网
①C; ②B; ③减小.
28(10分)已知101kP时,1mol白磷(P4)固体完全燃烧生成P4O10 固体,放热2983.2kJ;而1mol红磷(P) 固体完全燃烧生成P4O10 固体,放热738.5kJ,据此判断: (1)红磷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白磷是 ______ (填“放热”、“吸热”)反应;相同条件下,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______ (填“强”、“弱”);白磷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时,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 ______ (填“高”、“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 (2)红磷、白磷的关系属于 ______ ①同系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同素异形体 ④同位素.
【分析】
(1)先根据题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盖斯定律写出红磷转化为白磷的热化学方程式,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判断,能量越高物质越稳定;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 (2)根据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解答】
(1)P4(s,白磷)+5O2(g)=P4O10(s)△H1=-2983.2kJ/mol? ① P(s,红磷)+O2(g)=P4O10(s)△H2=-738.5kJ/mol?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②×4-①可得:4P(s,红磷)=P4(s,白磷)△H=+29.2kJ/mol,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则红磷能量比白磷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4可得:P4(s,白磷)=4P(s,红磷)△H=-29.2kJ/mol,说明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 故答案为:吸热;弱;低;?????????????????? (2)红磷、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③. 【答案】21·世纪*教育网
(1)吸热;弱;低;?????????????????? (2)③
(10分)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由如图表示.
(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 (2)在下列因素中①H+的浓度 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能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 (填序号); (3)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 ______ (4)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 ______ .
【分析】
(1)根据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书写离子方程式;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强、表面积等,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判断; (3)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反应物的浓度减小.
【解答】
(1)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s)+2H+═Mg2++H2↑,故答案为:Mg(s)+2H+═Mg2++H2↑; (2)反应的实质是Mg(s)+2H+═Mg2++H2↑;△H<0,反应速率除与氯离子浓度无关外,其他三个因素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故答案为:①②③; (3)因反应放热,所以温度逐渐升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H+的浓度减小.
【答案】
(1)Mg(s)+2H+═Mg2++H2↑; (2)①②③; (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4)H+的浓度减小.
30.(10分)把0.6mol X气体和0.6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 1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计算: (1)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1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分析】
(1)根据v=计算出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根据1min末已生成0.2mol?W计算出消耗Y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计算出1min末时Y的浓度; (3)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算出n.  21*cnjy*com
【解答】
(1)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X)==0.1mol?L-1?min-1, 答: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2)根据反应2X(g)+Y(g)═nZ(g)+2W(g)可知,1min末时消耗Y的物质的量为:0.2mol×=0.1mol,则1min时Y的浓度为:c(Y)==0.25mol/L, 答:1min末时Y的浓度为0.25?mol/L; (3)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X)=0.1mol?L-1?min-1,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0.3mol?L-1?min-1,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0.1mol?L-1?min-1:0.3mol?L-1?min-1=2:n,解得:n=6, 答: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6.
【答案】 (1)0.1?mol?L-1?min-1; (2)0.25?mol/L; (3)n=6.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磷洗涤剂”的推广使用,不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 A.物质状态发生变化????????B.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需要加热或发光的条件引发????D.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1教育网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为Q2KJ,形成1molO-H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Q1+Q2>4Q3 B.Q1+Q2<Q3 C.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高于1mol水的总能量 D.1mol氧气和2mol氢气的总能量低于1mol水的总能量 www.21-cn-jy.com
4.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B.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C.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21*cnjy*com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S>0的反应,若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0 B.氢氧燃料电池发电,比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发电能量转换率高 C.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转化率 D.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S2O32-+2H+═SO42-+3S↓+H2O 【出处:21教育名师】
6.下列图示过程,由太阳能直接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
7.右图是反应CO(g)+2H2(g)═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8.中和反应是典型的放热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释放的热量即为中和热 D.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尽量防止反应中的热量损失
9.Zn还原SiCl4的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iCl4(g)+2Zn(l)?Si(s)+2ZnCl2(g)△H1 SiCl4(g)+2Zn(g)?Si(s)+2ZnCl2(g)△H2. A.Zn(l)=Zn(g)△H=(△H1-△H2 ) B.用硅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增加Zn(g)的量,△H2变大 D.以Zn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10.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100 mL 0.3 mol/L 的HCl 和50 mL 0.3 mol/L 的NaOH相混合 B.80mL 0.3 mol/L 的HCl 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C.80mL 0.3 mol/L 的H2SO4 和80 mL 0.3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D.50mL 0.3 mol/L 的H2SO4 和50 mL 0.6 mol/L 的NaOH溶液相混合
11.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恒温、恒容时,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表示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21cnjy.com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H=-184.6kJ/mol B.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 C.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 D.CO(g)+O2(g)=CO2(g)△H=-283kJ/mol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移去生成物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⑤加入催化剂.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⑤????D.③④
14.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可逆反应2X(g)?2Y(g)+Z(g),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φ)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已知p1<p2)(  )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 H2SO4 中滴加少量 Cu(NO3)2 溶液 B.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C.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0 D.在稀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 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则加入Na2S溶液后 c(Ag+) 更小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化学反应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各图所示的措施中,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17.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时刻,v(正)<v(逆)????B.t2时刻,v(正)>v(逆) C.t3时刻,v(正)=v(逆)?????D.t4时刻,v(正)<v(逆) 21·cn·jy·com
18.下列各图与表述一致的是(  ) A.图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用图所示装置蒸发AlCl3溶液制备无水AlCl3?
C.图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来源:21cnj*y.co*m】
D.图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溶液A、B中由水电离出的c(H+):A>B
1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平衡状态是不可改变的 21*cnjy*com
2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2(g)+Y2(g)?2XY(g),已知X2,Y2,XY三者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处于平衡,此时容器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X2为0.2mol/L??????????B.Y2为0.35mol/L C.XY为0.25mol/L?????????D.X2,Y2,XY总浓度为0.6mol/L
21.在2A(s)+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A)=1.5 mol?L-1?s-1???B.υ(B)=0.5 mol?L-1?s-1 C.υ(C)=0.8 mol?L-1?s-1???D.υ(D)=1 mol?L-1?s-1
22.一定温度下,l mol X和n mol Y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用X表示5 min内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a)mol?(L?min)-1 C.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l mol M,v(逆)增大,v(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D.若平衡后再充入l mol X和(n+1)mol Y,再次达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大于(2-2a)mol
23.T℃时气体A与气体B在某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C,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①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www-2-1-cnjy-com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3B═2C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定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压强增大,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24.对于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 B.K= 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25.臭氧的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一定条件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 NO2和1.0mol O3,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O3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2NO2(g)+O3(g)═N2O5(g)+O2(g)△S<0 B.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平衡常数Ka=Kb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密闭容器的体积变为4.0 L D.若c1=0.3mol?L-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该反应的速率v(NO2)=0.005 mol?L-1?s-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1.请回答:(1)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图中tl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是 ______ . (2)温度为T℃时,将2mol H2和1mol 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 H2的浓度 ______ . (3)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 ______ (增大、减小、无影响).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写出其燃烧的燃烧热方程式: ______ . (5)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1,写出NaOH和H2S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7.(10分)甲醇是一种优质的再生能源,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①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 ______ ; A.大于49.0kJ B.等于49.0kJ C.小于49.0kJ ②一定条件下,对上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 A.反应停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B.H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C.反应速率v正(CO2)=v逆(H2) ③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8.(10分)已知101kP时,1mol白磷(P4)固体完全燃烧生成P4O10 固体,放热2983.2kJ;而1mol红磷(P) 固体完全燃烧生成P4O10 固体,放热738.5kJ,据此判断: (1)红磷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白磷是 ______ (填“放热”、“吸热”)反应;相同条件下,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______ (填“强”、“弱”);白磷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红磷时,断裂旧键所吸收的能量 ______ (填“高”、“低”)于形成新键所放出的能量; (2)红磷、白磷的关系属于 ______ ①同系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同素异形体 ④同位素.21·世纪*教育网
(10分)将镁带投入盛放在敞口容器的盐酸里,产生H2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可由如图表示.
(1)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 (2)在下列因素中①H+的浓度 ②镁带的表面积 ③溶液的温度④Cl-的浓度 能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 (填序号); (3)解释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 ______ (4)解释图中t1时刻后速率变小的原因 ______ .2·1·c·n·j·y
30.(10分)把0.6mol X气体和0.6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 1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计算: (1)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1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2-1-c-n-j-y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B
D
D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D
B
C
B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A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
(1)增大压强;t2-t3; (2)1mol/L; (3)减小; (4)S(s)+O2(g)=SO2(g)△H=-296kJ?mol-1; (5)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H=-57.3kJ/mol.
27.(10分)
①C; ②B; ③减小.
28.(10分)
(1)吸热;弱;低;?????????????????? (2)③

29.(10分)
(1)Mg(s)+2H+═Mg2++H2↑; (2)①②③; (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4)H+的浓度减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分)
(1)0.1?mol?L-1?min-1; (2)0.25?mol/L; (3)n=6.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
(1)   ;    ;
(2)   ;
(3)   ;
(4)   ;
(5)   ;
(10分)
①     
②   
③   

28.(10分)
(1)           
(2) 
 
29.(10分)
(1)   ;
(2)   ;
(3)   ;
(4)   ;
30.(10分)
(1)   ;
(2)   ;
(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