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卷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高温制取水煤气( )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分析】21*cnjy*com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 ③浓H2SO4稀释是物理变化,故③错误; ④固体NaOH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④错误; ⑤H2在Cl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⑤正确; ⑥碳与水高温制取水煤气是吸热过程,故⑥错误. 故选C. www.21-cn-jy.com
【答案】C
2.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B.CO(g)+H2(g)?C(s)+H2O(l)△H=-131.4kJ?mol-1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molH2(g)吸收131.4 kJ热量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L CO(g)吸收131.4 kJ热量【分析】
A、反应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判断; B、液态水转变成气态水要吸热; C、依据反应焓变意义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D、1LCO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
【解答】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液态水转变成气态水要吸热,所以CO(g)+H2(g)=C(s)+H2O(l)放出的热量大于131.4?kJ,故B错误; C、由题干反应可知生成1mol氢气吸收的热量为131.4?KJ,故C正确; D、由题干反应可知生成1molCO吸收的热量为131.4?KJ,而1LC0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3.已知CaCO3(s)═CaO(s)+CO2(g)△H=+178.5kJ/mol要使1t CaCO3完全分解,热量由煤炭燃烧提供,至少需要煤炭( )千克(已知煤炭热值为33kJ/g)A.27?????B.54.1????C.100?????D.154【分析】
根据1t?CaCO3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等于煤炭燃烧放出的热量来分析解答.
【解答】
CaCO3(s)═CaO(s)+CO2(g)△H=+178.5kJ/mol,所以1t?CaCO3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为:×178.5kJ=1.785×106kJ,所以需要煤×10-3=54.1kg,故选B. 【答案】B
4.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进变化的是( )A.?B.?C.?D.【分析】
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A+B→C为放热反应,则A+B的总能量大于生成C的总能量,排除选项A、B,A+B→X(吸热),则X的能量大于A+B的总能量,X→C(放热),则X的能量大于C的总能量,排除选项C, 故选D.
【答案】D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世界性能源危机,新的替代能源主要包括( ) ①核能 ②柴草 ③焦碳 ④太阳能 ⑤氢能 ⑥液化石油气 ⑦水煤气 ⑧天然气.A.②③⑥⑦??B.①④⑤???C.③⑥⑦⑧??D.①②④【分析】21cnjy.com
根据新能源的含义判断,所谓新能源是区别传统能源而言,传统能源主要是三大化石燃烧,即煤、石油、天然气,另外还包括它们的再加工能源.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根据新能源的定义进行区分判断.
【解答】
新能源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可再生和清洁①核能 ④太阳能 ⑤氢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新能源;②柴草 ③焦炭 ⑥液化气⑦水煤气⑧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常规能源, 故选B. 【答案】B
6.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D.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能量的形式有化学能、热能、电能、太阳能等,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来分析. 【解答】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A错误; B.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B错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故C错误; D.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7.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的碳燃烧热△H1=a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2=c kJ?mol-1 S(s)+2K(s)═K2S(s)△H3=b kJ?mol-1 则x为( )A.3a+b-c???B.3a-c+b???C.a+b-c????D.c-a-b【分析】
碳的燃烧热△H1=a?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kJ?mol-1① S(s)+2K(s)═K2S(s)△H2=b?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其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据此计算反应热.
【解答】
碳的燃烧热△H1=a?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kJ?mol-1① S(s)+2K(s)═K2S(s)△H2=b?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 故选B.
【答案】B
8.HCN无色有杏仁气味的有毒气体,早期广泛用于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已知:HCN( aq)与NaOH(aq)反应的焓变△H=-12.1kJ?mol-1; HCl(aq)与NaOH(aq)反应的焓变△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焓变△H等于( )A.-67.7 kJ?mol-1????????B.-43.5 kJ?mol-1C.+43.5 kJ?mol-1????????D.+67.7 kJ?mol-1【分析】HCN(aq)与NaOH(aq)反应可分为两步:①HCN在水溶液中电离HCN?H++CN;②产生的H+与NaOH(aq)反应;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可得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反应热.
【解答】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N(aq)+OH-(aq)═CN-(aq)+H2O(l)△H=-12.1kJ?mol-1…① H+(aq)+OH-(aq)═H2O(l)△H=-55.6kJ?mol-1…② 用①-②可得HCN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N(aq)?H+(aq)+CN-(aq)△H=-12.1kJ?mol-1-(-55.6kJ?mol-1)=+43.5kJ?mol-1, 故选C.
【答案】C
9.反应2A=B+3C,在20℃进行时其v(A)=5mol?L-1?s-1.已知温度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至50℃时,此反应中v(C)是( )A.20 mol?L-1?s-1????????B.40 mol?L-1?s-1C.60 mol?L-1?s-1????????D.15 mol?L-1?s-1【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20℃时v(C),再根据温度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计算温度升高至50℃时,此反应中v(C). 【解答】www-2-1-cnjy-com
在20℃时,由可知,v(C)=×5mol?L-1?s-1=7.5mol?L-1?s-1, 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温度升高至50℃时,此反应中v(C)=7.5mol?L-1?s-1×23=60?mol?L-1?s-1, 故选C.
【答案】C
10.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2O(g)?CO2(g)+H2(g)△H, 已知:C(石墨)+1/2 O2(g)=CO(g)△H1 H2(g)+1/2 O2(g)=H2O(g)△H2 C(石墨)+O2(g)=CO2(g)△H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H3????????????B.△H1<△H3C.△H=△H3-△H2-△H1???????D.△H=△H1+△H2-△H3【分析】
A.由题意无法判断△H和△H3相对大小; B.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D.根据盖斯定律结合已知方程式来构建目标方程式,然后计算反应热.
【解答】
A.CO(g)+H2O(g)?CO2(g)+H2(g)和C(石墨)+1/2O2(g)=CO(g)均为放热反应,由题意无法判断△H和△H3相对大小,故A错误; B.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则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多,由于△H均为负值,则△H1>△H3;故B错误; C、D.已知:C(石墨)+1/2O2(g)=CO(g)△H1 H2(g)+1/2O2(g)=H2O(g)△H2 C(石墨)+O2(g)=CO2(g)△H3, 由盖斯定律得:CO(g)+H2O(g)?CO2(g)+H2(g)△H=△H3-△H2-△H1,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1.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单位的,下列表示的不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的是( )A.mol/L?s?????????? ??B.mol?(L?min)-1C.mol/(L?min)????????D.mol?L-1?s-1【分析】
根据v=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
【解答】
由化学反应速率公式v=知,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时间的单位是s或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mol?L-1?s-1、mol?(L?s)-1或mol/(L?s),mol?L-1?min-1、mol?(L?min)-1或mol/(L?min), 故选A.
【答案】A
12.用一定量的SO2和O2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SO2+O2?2SO3,如果v(SO2)=0.05mol/(L?min),则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为( )A.0.2 mol??B.0.1 mol??C.0.2 mol/L?D.0.1 mol/L【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v(SO2)可知v(SO3),根据c=计算2min后SO3的浓度,再根据n=C?V计算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
【解答】
如果v(SO2)=0.05mol/(L?min),则v(SO3)=v(SO2)=0.05mol/(L?min), 所以2min后SO3的浓度为0.05mol/(L?min)×2min=0.1mol/L,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L×2L=0.2mol, 故选C.
【答案】C
1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1?s-1?? B.v (O2)=0.010mol?L-1?s-1C.v (NO)=0.15mol?L-1?s-1?? ?D.v (H2O)=0.15mol?L-1?s-1【分析】
根据v=计算v(H2O),在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其它物质表示的速率,据此判断.
【解答】
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4.5mol,则v(H2O)==0.015mol/(L?s),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H3)=v(H2O)=×0.015mol/(L?s)=0.010mol/(L?s),故A正确;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O2)=v(H2O)=×0.015mol/(L?s)=0.0125mol/(L?s),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O)=v(H2O)=×0.015mol/(L?s)=0.01mol/(L?s),故C错误; D、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v(H2O)==0.015mol/(L?s),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4.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C.增大压强??D.增大浓度【分析】21教育网
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应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浓度和压强只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解答】
升高温度,可使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浓度和压强只改变活化分子的浓度,不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故选A. 【答案】A
15.反应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H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N2与H2能100%转化为NH3???? ??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分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结合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该题.
【解答】
A.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加入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则降低温度减小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答案】C
16.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mol/L HCl和0.05mol/LH2SO4分别与0.2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CH3COOH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mol/L HCl和0.1mol/LH2SO4与等质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分析】2·1·c·n·j·y
A.氢离子浓度相同,浓度决定反应速率; B.锌粒和锌粉,接触面积不同; C.等浓度HCl和CH3COOH,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不同; D.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解答】
A.等体积0.1mol/L?HCl和0.05mol/LH2SO4分别与0.2mol/L NaOH溶液反应,氢离子浓度相同,则反应速率相同,故A正确; B.锌粒和锌粉,接触面积不同,锌粉接触面积大,则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 C.等浓度HCl和CH3COOH,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不同,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反应速率不同,故C错误; D.等体积0.2mol/L?HCl和0.1mol/LH2SO4与等质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因硫酸钙微溶,包裹在碳酸钙表面会阻止反应的进行,则反应速率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1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且相等C.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2比用98%的浓硫酸产生H2的速率快【分析】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一定最大; C.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铜,可形成原电池反应; D.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
【解答】
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故A正确; B.化学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一定最大,如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则平衡时正反应速率最小,逆反应速率最大,故B错误; C.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铜,可形成原电池反应,可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不生成氢气,故D正确. 故选B. 【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18.工业合成气(CO2、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于密闭容器中同时存在如下三个反应: I CO2(g)+3H2(g)?CH3OH(g)+H2O(g)△H1=-58kJ.mol-l ⅡCO(g)+2H2(g)?CH3OH(g)△H2=-99kj.mol-l ⅢCO(g)+H2O(g)?CO2(g)+H2(g)△H3=-41kJ.mol-l 在压强分别为Pi.P2且起始为一定值条件下,反应体系平衡时CO的转化率(a)与温度关系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Pl<P2B.升高温度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减小C.恒压绝热下向反应器中加Ar(g).反应Ⅲ一定不移动D.其它条件不变,起始时改变CO和CO2比例,平衡时CO转化率不变【分析】
A.由定一议二原则,当温度一定时,压强Pl时的CO的转化率大; B.升高温度反应Ⅱ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C.恒压绝热下向反应器中加Ar(g),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反应Ⅰ生成物水是反应Ⅲ的反应物,起始为一定值,二氧化碳量增加,生成的水增多,CO的转化率增大.
【解答】
A.当温度一定时,压强Pl时的CO的转化率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Pl>P2,故A错误; B.反应Ⅱ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B正确; C.恒压绝热下向反应器中加Ar(g),总压强不变,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C错误; D.起始为一定值,若起始时改变CO和CO2比例,生成的水量会改变,从而影响CO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19.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CO2与H2O反应??????????B.NaOH与HCl反应C.H2在Cl2中燃烧?????????? D.电解水【分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注意条件相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
【解答】
A、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碳酸又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而在相同条件下,盐不能和水再生成酸和碱,不是可逆反应,故B错误;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而在此条件下,HCl不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氯气,故不是可逆反应,故C错误; D、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而在此条件下,氧气和氢气不能生成水,故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21·cn·jy·com
【答案】A
20.可逆反应2NO2(红棕色)?2NO(无色)+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问内生成n mo1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分析】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因此v正=v逆; ②在任何时候,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 ④在任何时候,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⑤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混合气体质量不变.
【解答】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①正确; ②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错误;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选B.
【答案】B
21.在一定温度下,1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N【分析】
A.t1时N、M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3mol,容器体积为1L,根据c=n/V计算出二者浓度关系; B.t2后,M、N的浓度仍然发生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C.t3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 D.根据图示可知,M为生成物、N为反应物.
【解答】
A.t1时N、M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3mol,容器体积为1L,则二者的浓度之比为::=2:1,即: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故A正确; B.t2后,M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大,N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则此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t3时M、N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 D.体积图象可知,N的物质的量减小,应该为反应物,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M,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22.已知25℃、101kPa下,如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1kJ/mol,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1kJ/mol.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C.△H1<△H2 D.如果使用催化剂,△H1和△H2都变小【分析】
由图象可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二者相减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由图象可知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1,二者相减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 A.金刚石燃烧放出能量较多,则说明金刚石总能量较大,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故B正确; C.应反应放热,则△H<0,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则有△H1>△H2,故C错误;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热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23.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
n(SO2)/mol
n(O2)/mol
0
0.10
0.060
t1
0.012
t2
0.016
A.反应在0~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0.088/t1 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 mol SO3和0.010 mol O2,到达平衡时,n(SO2)=0.012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 0 mol?L-1,则反应的△H>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 mol SO2和0.030 mol O2,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88%【分析】
A.先计算二氧化硫的平均反应速率,根据方程式知,同一时间段内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 B.t2?时,参加反应的n(O2)=(0.060-0.016)mol=0.044mol,则参加反应的n(SO2)=2n(O2)=0.088mol,所以还剩余n(SO2)=(0.10-0.088)mol=0.012mol,所以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利用等效平衡分析;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根据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大小判断反应热; D.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100%=88%,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方向确定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变化.
【解答】
A.在0~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mol/(L?min),故A错误; B.t2?时,参加反应的n(O2)=(0.060-0.016)mol=0.044mol,则参加反应的n(SO2)=2n(O2)=0.088mol,所以还剩余n(SO2)=(0.10-0.088)mol=0.012mol,所以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其它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SO3和0.010?molO2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molSO2和0.060molO2相同,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n(SO2)=0.012?mol,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如果平衡时c(SO2)=0.0070mol?L-1>=0.006mol/L,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C错误; D.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100%=88%,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molSO2和0.030molO2,与第一次相比,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小于88%,故D错误; 故选D.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D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0、△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分析】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G=△H-T△S来判断,△G<0能反应自发进行,△G>0不能反应自发进行. 【解答】
△H>0,△S>0,低温下,△G=△H-T△S>0,不能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下,△G=△H-T△S<0,能反应自发,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答案】B
25.已知反应FeO(s)+C(s)=CO(g)+Fe(s)的△H>0,(假设△H,△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C.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分析】
A、根据△G=△H-T?△S<0进行判断; B、反应生成气体,熵值增大,反应能自发进行; 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 D、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
【解答】
A、△H<0、△S>0,在任何温度下可满足△G=△H-T?△S<0,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H>0,若能够满足△G=△H-T?△S<0,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熵值增大即△S>0,故B正确; C、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用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 __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__ kJ;1mol H2生成NH3 __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__ kJ;理论上,每生成2mol NH3, __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__ kJ.
【分析】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反之吸热,以此计算反应热并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解答】
拆1molH-H键、1molN≡N、1mol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391kJ,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3mol H-H键,1molN三N键共吸收的能量为:3×436kJ+946kJ=2254kJ,消耗1molN2生成2molNH3,共形成6mol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46kJ-2254kJ=92kJ,所以生成1molNH3放出热量为46KJ;1molH2生成molNH3,放出热量为成×46KJ=kJ, 故答案为:放出;46;放出;;放出;92.
【答案】
放出;46;放出;;;放出;92.
27.(10分)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②反应起始至t分钟,时v(X)正 ______ v(X)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t=3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______ .
【分析】
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的物质的量减小,Y、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为反应物,Y、Z为生成物.t时刻后,X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且不为零,为可逆反应,且△n(X):△n(Y):△n(Z)=(2.4mol-1.6mol):1.2mol:0.4mol=0.8mol:1.2mol:0.4mol=2:3:1,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X、Y、Z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在3min时间内,用Y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
【解答】
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的物质的量减小,Y、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为反应物,Y、Z为生成物.t时刻后,X的物质的量为定值且不为零,为可逆反应,且△n(X):△n(Y):△n(Z)=(2.4mol-1.6mol):1.2mol:0.4mol=0.8mol:1.2mol:0.4mol=2:3:1,物质在反应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故答案为:2X?3Y+Z; ②反应起始至t分钟时X、Y、Z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v(X)正=v(X)逆,若t=3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min), 故答案为:=;0.2mol/(L?min). 【答案】【来源:21cnj*y.co*m】
①2X?3Y+Z; ②=;0.2mol/(L?min).
28.(10分)两气体a、b分别为0.6mol与0.5mol.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mc+d,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又知在此反应期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求 ①m的值为 ______ ②b的转化率为 ______ ③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
【分析】
①先根据v=计算出平衡时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然后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计算出m; ②根据生成c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消耗b的物质的量,然后可得出b的转化率; ③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计算出a的平均反应速率.
【解答】
①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则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0.1mol/(L?min),又知在此反应期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m:1=0.1mol/(L?min):0.1mol/(L?min),解得:m=1, 故答案为:1; ②平衡时生成0.2molc,根据反应2a+b?c+d可知,反应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40%, 故答案为:40%; ③在此反应期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则a的平衡反应速率为:v(a)=2v(d)=0.1mol?L-1?min-1×2=0.2mol?L-1?min-1, 故答案为:0.2?mol?L-1?min-1.
【答案】
①1; ②40%; ③0.2?mol?L-1?min-1.
29.(10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1);△H=-285.0kJ/mol 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3360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______ .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 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版权所有:21教育】
【分析】
(1)计算H2和C3H8的平均燃烧热,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H2和C3H8的体积比. (2)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反应热也处于相应的系数进行相应的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
(1)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0kJ/mol,丙烷的燃烧热为2220.0kJ/mol.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3360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平均燃烧热为=672kJ/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H2和C3H8的体积比: 故H2和C3H8的体积比为1548kJ/mol:387kJ/mol=4:1. 故答案为:4:1. (2)已知:①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②H2O(1)=H2O(g);△H=+44.0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4得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故答案为: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答案】
(1)4:1. (2)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21*cnjy*com
(10分)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化学肥料,工业合成尿素反应如下:2NH3(g)+CO2(g)?CO(NH2)2(s)+H2O(g) (1)在一个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发生上述反应合成尿素,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氨气含量如图所示.A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 ______ B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填“>”、“<”或“=”);氨气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 .
氨基甲酸铵是合成尿素的一种中间产物.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入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 将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2.4
3.4
4.8
6.8
9.4
关于上述反应的焓变、熵变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分析】
(1)图象分析氨气的体积分数从50%变化为20%后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点氨气体积百分含量大于B的氨气体积百分含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依据氨气的体积分数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转化率;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温度越高,则平衡气体的总浓度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物是气体,产物是固体,该反应是熵减小的过程,依此进行判断.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答】
氨气的体积分数从50%变化为20%后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点氨气体积百分含量大于B的氨气体积百分含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故v正(CO2)>v逆(CO2); 设氨气为50mol,二氧化碳为50mol,氨气消耗的物质的量x,开始氨气体积分数为50%,则??????????????? 2NH3(g)+CO2(g)?CO(NH2)2(s)+H2O(g) 起始量(mol)?? 50???? 50??????? ?0??????????????021·世纪*教育网
变化量(mol)?? x??? 0.5x?????????0.5x???????? ?0.5x 平衡量(mol) 50-x? 50-0.5x???????0.5x??????0.5x 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故=20%;解得x=37.5mol, 故氨气的平衡转化率==75%, 故答案为:>;75%; (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温度越高,则平衡气体的总浓度越大,所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故△H<0; 反应物是气体,产物是固体,该反应是熵减小的过程,即,△S<0, 故选A. 2-1-c-n-j-y
【答案】
(1)>;75%; (2)A.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H2在Cl2中燃烧 ⑥高温制取水煤气( )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21教育网
2.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4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B.CO(g)+H2(g)?C(s)+H2O(l)△H=-131.4kJ?mol-1C.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molH2(g)吸收131.4 kJ热量D.水煤气反应中生成1L CO(g)吸收131.4 kJ热量2·1·c·n·j·y
3.已知CaCO3(s)═CaO(s)+CO2(g)△H=+178.5kJ/mol要使1t CaCO3完全分解,热量由煤炭燃烧提供,至少需要煤炭( )千克(已知煤炭热值为33kJ/g)A.27?????B.54.1????C.100?????D.15421·世纪*教育网
4.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①A+B→X(吸热)②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进变化的是( )A.?B.?C.?D.www-2-1-cnjy-com
5.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世界性能源危机,新的替代能源主要包括( ) ①核能 ②柴草 ③焦碳 ④太阳能 ⑤氢能 ⑥液化石油气 ⑦水煤气 ⑧天然气.A.②③⑥⑦??B.①④⑤???C.③⑥⑦⑧??D.①②④【出处:21教育名师】
6.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燃烧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D.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7.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的碳燃烧热△H1=a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2=c kJ?mol-1 S(s)+2K(s)═K2S(s)△H3=b kJ?mol-1 则x为( )A.3a+b-c???B.3a-c+b???C.a+b-c????D.c-a-b
8.HCN无色有杏仁气味的有毒气体,早期广泛用于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已知:HCN( aq)与NaOH(aq)反应的焓变△H=-12.1kJ?mol-1; HCl(aq)与NaOH(aq)反应的焓变△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焓变△H等于( )A.-67.7 kJ?mol-1????????B.-43.5 kJ?mol-1C.+43.5 kJ?mol-1????????D.+67.7 kJ?mol-1
9.反应2A=B+3C,在20℃进行时其v(A)=5mol?L-1?s-1.已知温度每升高10℃,此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至50℃时,此反应中v(C)是( )A.20 mol?L-1?s-1????????B.40 mol?L-1?s-1C.60 mol?L-1?s-1????????D.15 mol?L-1?s-1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0.工业上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是:CO(g)+H2O(g)?CO2(g)+H2(g)△H, 已知:C(石墨)+1/2 O2(g)=CO(g)△H1 H2(g)+1/2 O2(g)=H2O(g)△H2 C(石墨)+O2(g)=CO2(g)△H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H3????????????B.△H1<△H3C.△H=△H3-△H2-△H1???????D.△H=△H1+△H2-△H3
11.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单位的,下列表示的不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的是( )A.mol/L?s?????????? ??B.mol?(L?min)-1C.mol/(L?min)????????D.mol?L-1?s-1
12.用一定量的SO2和O2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SO2+O2?2SO3,如果v(SO2)=0.05mol/(L?min),则2min后SO3的物质的量为( )A.0.2 mol??B.0.1 mol??C.0.2 mol/L?D.0.1 mol/L
1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X)可表示为( )A.v(NH3)=0.010mol?L-1?s-1?? B.v (O2)=0.010mol?L-1?s-1C.v (NO)=0.15mol?L-1?s-1?? ?D.v (H2O)=0.15mol?L-1?s-1
14.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C.增大压强??D.增大浓度
15.反应N2+3H2?2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H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C.N2与H2能100%转化为NH3???? ??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16.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mol/L HCl和0.05mol/LH2SO4分别与0.2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CH3COOH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mol/L HCl和0.1mol/LH2SO4与等质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1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也达到最大且相等C.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D.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H2比用98%的浓硫酸产生H2的速率快21*cnjy*com
18.工业合成气(CO2、CO、H2)在催化剂作用下,于密闭容器中同时存在如下三个反应: I CO2(g)+3H2(g)?CH3OH(g)+H2O(g)△H1=-58kJ.mol-l ⅡCO(g)+2H2(g)?CH3OH(g)△H2=-99kj.mol-l ⅢCO(g)+H2O(g)?CO2(g)+H2(g)△H3=-41kJ.mol-l 在压强分别为Pi.P2且起始为一定值条件下,反应体系平衡时CO的转化率(a)与温度关系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由图可知:Pl<P2B.升高温度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减小C.恒压绝热下向反应器中加Ar(g).反应Ⅲ一定不移动D.其它条件不变,起始时改变CO和CO2比例,平衡时CO转化率不变
19.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CO2与H2O反应??????????B.NaOH与HCl反应C.H2在Cl2中燃烧?????????? D.电解水
20.可逆反应2NO2(红棕色)?2NO(无色)+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可以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问内生成n mo1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1.在一定温度下,1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t1时,N的浓度是M的浓度的2倍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N【版权所有:21教育】
22.已知25℃、101kPa下,如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1kJ/mol,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1kJ/mol.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C(s、石墨)=C(s、金刚石)△H=+1.9 kJ/molC.△H1<△H2 D.如果使用催化剂,△H1和△H2都变小
23.一定温度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
n(SO2)/mol
n(O2)/mol
0
0.10
0.060
t1
0.012
t2
0.016
A.反应在0~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3)=0.088/t1 mol?L-1?min-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0 mol SO3和0.010 mol O2,到达平衡时,n(SO2)=0.012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SO2)=0.007 0 mol?L-1,则反应的△H>0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050 mol SO2和0.030 mol O2,达到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88%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0、△S>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
25.已知反应FeO(s)+C(s)=CO(g)+Fe(s)的△H>0,(假设△H,△S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为自发过程,高温下为非自发过程B.高温下为自发过程,低温下为非自发过程C.任何温度下为非自发过程D.任何温度下为自发过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391kJ,946kJ.则1mol N2生成NH3 __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__ kJ;1mol H2生成NH3 __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 kJ;理论上,每生成2mol NH3, ____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_____ kJ.
27.(10分)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②反应起始至t分钟,时v(X)正 ______ v(X)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t=3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______ .21cnjy.com
28.(10分)两气体a、b分别为0.6mol与0.5mol.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b?mc+d,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又知在此反应期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求 ①m的值为 ______ ②b的转化率为 ______ ③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 .www.21-cn-jy.com
29.(10分)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1);△H=-285.0kJ/mol 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1)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3360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______ . (2)已知:H2O(1)=H2O(g);△H=+44.0kJ/mol 写出丙烷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2-1-c-n-j-y
(10分)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化学肥料,工业合成尿素反应如下:2NH3(g)+CO2(g)?CO(NH2)2(s)+H2O(g) (1)在一个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发生上述反应合成尿素,恒定温度下混合气体中的氨气含量如图所示.A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CO2) ______ B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CO2)(填“>”、“<”或“=”);氨气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_ . 21*cnjy*com
氨基甲酸铵是合成尿素的一种中间产物.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入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2NH3(g)+CO2(g)?NH2COONH4(s) 将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来源:21cnj*y.co*m】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
2.4
3.4
4.8
6.8
9.4
关于上述反应的焓变、熵变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D
B
B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C
A
B
A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B
B
C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
放出;46;放出;;;放出;92.
(10分)
①2X?3Y+Z; ②=;0.2mol/(L?min).
(10分)
①1; ②40%; ③0.2?mol?L-1?min-1.
(10分)
(1)4:1. (2)C3H8(g)+5O2(g)═3CO2(g)+4H2O(g)△H=-2044kJ/mol.
(10分)
(1)>;75%; (2)A.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10分)
(10分)
①
②
28.(10分)
①
②
③
29.(10分)
(1) ;
(2) ;
30.(10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