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对所学课文的全面透彻的思考,能够悟出新颖透彻的作文主题。从而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给学生出题,结合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又结合课本,让他们有法可依,这是大多教师普遍遵循的原则。有时候,我们把把作文教学可作为教材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本单元(北师大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的几篇小说激发了学生对贫富的思考。《我们怎样看待贫穷和富裕》又教给学生对待贫富的态度。通过这次的作文,激发学生将贫富置于更多的人际关系中,进一步地思考。这有助于他们对课本的思想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思想境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作文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此次就利用了教材教学激发起的冲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把握本文作者的观点。
2、了解本文论证的特点。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贫富观。
4教学过程
本单元我们学了《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乞丐》,《我们怎样看待贫穷和富裕》。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涉及到贫穷或富贵,涉及到人们对贫穷的人或富贵的人,或由贫到富的人或由富到贫的人的态度。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贫穷和富贵?怎样对待贫穷的人和富贵的人?课文给了我们一部分答案。像菲利普夫妇那样,认为“贫穷是罪恶”,贫穷的人是“坏蛋”“流氓”“无赖”,对穷人唯恐避之不及;企盼富人的惠顾。这样的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定然是让正直的人感到恶心,会唾弃的。世人对孔乙己这种“苦人的凉薄”近乎残忍。范进贫贱困穷之时,“谁肯雪中送炭”;中举之后,却“都来锦上添花”。中国的古圣人认为“损有余补不足”是“天道”,是自然的法则,但世俗之人的做法往往与此相反。
既然“一个人贫穷还是富裕,首先是看他的运气。”这就表明一个人的贫穷或富裕主要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与他的人格品行无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看待一个人主要的看他的品行人格。”即使乞丐和贵族,他们的物质财富的差别是如何的巨大,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是应当像兄弟般的互相尊重,互相体谅。21教育网
“贫穷和富贵”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大家可能知道,战国时苏秦的故事。他游说秦王,未被重用,潦倒困穷,回到家里,“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引锥刺骨,发愤读书,一年后又游说赵王,被授相印。路过故乡,父母三十里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苏秦感慨道:“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近代人陶在东却把“贫穷”和“富贵”互换成;“富贵则父母不子,贫穷则亲戚畏惧”,语更感慨。于勒在船上,贫穷潦倒如乞丐,菲利普夫妇不是如同遇到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吗?凡事转换角度思考,会有意想不到的奇妙发现。21cnjy.com
本次的作文题目是:“贫穷则——”或“富贵则——”
在“——”填写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古人把话并未说尽。此二人说的是贫穷或富贵后父母和亲戚的态度。你转换想想:父母贫穷或富贵时,儿子如何呢?丈夫贫穷或富贵时,妻子如何呢?下属贫穷或富贵时,上级如何呢······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