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乞丐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1:26:45

文档简介

乞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2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了学习较为简单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的能力。
3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乞丐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看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天使们也围着桌子在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他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很简单:助人其实也是助己。道理可能人人都懂,但是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今天,我们将学习屠格涅夫的《乞丐》,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活动2【讲授】乞丐
作者简介:
屠格列夫: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屠格涅夫写作的主要特点。屠格涅夫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他的忧郁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活动3【讲授】乞丐
散文诗的概念: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从本质上看,她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所谓“散文其形,诗意其质”,即是对这种文体的简明概括。
活动4【活动】乞丐
字词积累:
gài
乞丐: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讨饭要钱过活的人。
huì
污秽:不干净
nóng
脓疮
施舍:把财物送给别人或出家人。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活动5【活动】乞丐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2.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词语比较、探究:
1.学生自主思考:乞丐向我哀求的是“施舍”,我却给予他“周济”,这二者有何区别?
2.讨论交流。
(希望借此题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两个词的内涵的了解可能不够到位,教师可从词的感彩上加以引导。)
3.明确:“施舍”有恩赐之意,内含对受者的鄙视,而“周济”则指一种平等的帮助,内含对受者的尊重。相比而言,“周济”更显善意。乞丐认为他得到的是“周济”,说明他内心对我所给予的尊重与善意的感受与感激。
4.如何理解“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弟兄那里得到了周济”?
明确主题:
1.学生自行归纳。
2.教师总结:“我”路遇乞丐,虽无钱施舍,却给予了他真诚的同情,平等的尊重。在“我”给予他真诚的同情、平等的尊重的同时,“我”也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
活动6【练习】乞丐
对比讨论:
《我的叔叔于勒》和《乞丐》有什么异同点?
活动7【作业】乞丐
《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可怜人”?
课件14张PPT。 《乞丐》 屠格涅夫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作者简介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屠格涅夫写作的主要特点。屠格涅夫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他的忧郁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发表之初,不仅自己十分重视,也极受文坛注目。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晚年表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最重要作品,陆续在俄国、法国的刊物上发表。最初,他寄出稿子以后,有点惴惴不安,怕评论家不喜欢,读者看不懂。后来,渐渐发现在读者中,尤其在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好评,甚至受到托尔斯泰的赞扬,使他十分高兴。在他参加的晚会中,人们也朗读他的某些散文诗来欢迎他。他的散文诗发表不久,就陆续被译成法文、意大利文、捷克文、德文以及其他文字,广为流传。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从本质上看,她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所谓“散文其形,诗意其质”,即是对这种文体的简明概括。字词积累 gài
乞丐: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讨饭要钱过活的人。
huì
污秽:不干净
nóng
 脓疮
施舍:把财物送给别人或出家人。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2.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我”一时无法在物质上给乞丐以帮助,为此深感内疚、自责,老人是物质上的乞丐,自己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渴望得到老人的理解,”我”在内心里把老人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为不能在物质上帮助自己的兄弟而不安。这表现了我对弱者和苦难者的尊重、关怀。 “我”在内心把“乞丐”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所以称“乞丐”为“我的弟兄”。“‘我’得到了周济” 是“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坚定我生活信念的力量。对比讨论《我的叔叔于勒》和《乞丐》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写到了对穷苦人的态度,都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都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两文中的“我”都具有相同的思想性格,都善良,富有同情心。
不同点:两文表现的主题思想不同。写作特色1.篇幅短小,内涵丰富。
这首散文诗在有限的篇幅里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
凝练隽永的语言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关爱、尊重和信任。
课外探究 《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可怜人”? 《乞丐》中乞丐与路人虽然都是一无所有,但他们却不乏关心的交流。只要我们每个人伸出热情的双手,真心地给予和奉献,明天的阳光就会更加的灿烂、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谨记:人落魄的时候是最需要帮助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