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二单元“个性光彩”中的“比较-探究”课文。本文写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体现了早期笔记体小说特点,适宜与本单元其他选文比较学习。
2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九年级(1)班是我校的优秀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经过不同阶段对小说的学习及第一单元“悲悯人生”和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鉴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已经初步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学生比较喜欢这则历史故事。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学,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3设计思想
《周处》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过程重点定为:突破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本文,从自学入手,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准确地翻译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周处这个人物形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在整个自学过程要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把握文意,分析情节、人物,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5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难点: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6教法学法
教法设计:“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较探究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
1、 从昨天教育一位同学好好学习,同学表示也想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但现已初三怕来不及,引出周处的故事。2、结合预习自学同学介绍周初故事及《世说新语》,师生交流补充。
我国朝时宋朝的,编了一部志人小说,这部笔记小说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的雏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传奇故事《周处》。
活动2【活动】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识记字词,标注朗读节奏,初步感知文意。
1、读准字音
周处 chǔ 三横hèng 或说shuì 蛟龙jiāo 蹉跎cuō tuó 更相庆gēng
不彰邪zhāng yé
2、读好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活动3【活动】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意。
2、分层、概括层意。
活动4【活动】四、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1、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⑴曾经为害甚于蛟和虎;
⑵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⑶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⑷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2、《周处》给我们什么启示?
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回头。
活动5【讲授】五、点拨梳理,总结全文
1、学生小结,归纳主旨。
本文以周处的行动为线索,依次记叙了周处犯错、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和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对照板书当堂背诵。)
2、教师小结,概括课堂。
《世说新语》有真谛,少年周处留传奇:为害乡里少无知,杀虎斩蛟有悔意。寻告二陆得动力,终为忠臣和孝子。改过自新未为晚,他年功成名就时。
活动6【练习】六、拓展提升,比较探究
《周处》与《武松打虎》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
明确:一、两篇都是小说,一是早期笔记体小说,后者是十分成熟的演义小说;
二、主旨不同,详略不同;
三、打虎原因不同。
活动7【测试】七、随堂训练(机动)
菏泽市2014年中考试题(8分)
1.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4分)
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⑵处遂改励。( )
⑶具以情告。( )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答案:希望、 于是(就) 把 但是(可是、却)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答案: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3.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分)
答案:浪子回头金不换
活动8【作业】八、作业布置
1、归纳积累文言词汇常识;
2、背诵课文,在练笔本上写下读后感悟;
3、预习新课《半截故事》、《听来的故事》。
活动9【活动】附:板书设计
为害乡里(略写)
周处
(少年)除害知悔(详写)改过自新
善莫大焉
寻陆改励(详写)
课件27张PPT。周 处刘义庆 《世说新语》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介绍作品 我国 朝时宋朝的 ,编了一部志人小说 ,这部笔记小说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 的雏形。
文章涉及人物补遗南北刘义庆《世说新语》古典小说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听读课文zhouchugd.swf
识记字词,标注朗读节奏;
初步感知文意。1读准字音 周 处三 横或 说蛟 龙蹉 跎不 彰 邪更相庆( )( )( ) ( )( )( )( )( )( )chǔhèngshuìjiāo cuōtuógēngzhāngyé读好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小组讨论,解决字、词、句意。
2、分层、概括层意。
2018-10-301朗读翻译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
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
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
为“三横”,而处尤剧。为害乡里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
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
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
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
自改意 。除害知悔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
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
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
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寻陆改励 合 作 探 究
突 破 重 点 周处读书台周处其人曾经为害甚于蛟和虎;
斩杀蛟和虎表现出武艺高强无比勇猛;
意识到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批评,遵从指点,知错就改,终为忠臣。?研讨《周处》给我们的启示: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回头。
周 处
(少年)为害乡里(略写)除害知悔(详写)寻陆改励(详写)改 过 自 新
善 莫 大 焉详略得当 疏密有致 点拨梳理《世说新语》有真谛,
少年周处留传奇:为害乡里少无知,
杀虎斩蛟有悔意。寻告二陆得动力,
终为忠臣和孝子。改过自新未为晚,
他年功成名就时。拓展提升比较探究:《周处》与《武松打虎》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一、两篇都是小说,一是早期笔记体小说,后者是十分成熟的演义小说;
二、主旨不同,详略不同;
三、打虎原因不同。菏泽市2014年中考试题(8分)
四、作业布置 1、归纳积累文言词汇常识幻灯片 20 2、背诵课文,在练笔本上写下读后感悟;3、预习新课《半截故事》、《听来的故事》。菏泽市2014年中考试题(8分)1.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4分)
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⑵处遂改励。( )
⑶具以情告。( )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3.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分)答案:希望、 于是(就) 把 但是(可是、却)答案:况且一个人就怕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好名声不能传扬呢?答案:浪子回头金不换幻灯片 17随堂训练2018-10-301文章涉及人物补遗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袭封临川王。作品有《世说新语》、《幽明录》等。
人物:1、周处(240——299),“少孤,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迁御史中丞,后为国死于战场。
2、二陆: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子衡。作品有《陆子衡集》。陆云(262——303)西晋文学家,字子龙。作品有《陆子龙集》。其祖陆逊,父陆抗皆吴国名将。幻灯片 3
一词多义世说新语
或说处杀虎斩蛟 遗闻轶事劝说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祸害担忧担心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有人有时一词多义称认为义兴人谓为三横
乡里皆谓已死一词多义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
义兴人谓为三横被成为是一词多义内心情况始知为人情所患
具以情告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被动句:“为……所”,被倒装句:宾语前置(不立志)特殊句式具以情告
倒装句:以情具告朝闻夕死“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名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