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出师表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师表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够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能够发扬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去追根溯源,寻求解题最佳答案,即使没有找出解题技巧的时候,上课能够认真倾听,老师指导。有80%的学生能均衡发展不偏科,不等、不拖、不靠。主动学习。学习方法科学到位。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课,课下有不懂的东西及时向老师同学及时请教,课后休息时间认真复习功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个别学生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3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阅读课下注释,流畅疏通全文。讨论理解重点语句,深入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表”这种文体。
2.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3.阅读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讨论理解重点语句,探究1、2段在文中作用。
4.1.2学时重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阅读课下注释,疏通1、2段文意。
4.1.3学时难点
难点:讨论理解重点语句,探究1、2段在文中的作用。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师表》
一、情景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他的文才韬略同样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指导学生先学
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表”这种文体,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阅读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讨论理解重点语句,探究1、2段在文中的作用。
四、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虢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
教学内容
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稳定的后方,使“北定中原”的计划能实现。
(二)朗读课文。
1.正音。崩殂(cú) 陟(zhì)罚臧否(pǐ)费祎(yī)
郭攸(yōu)之  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倾颓(qīngtuí)苟(gǒu)全猥(wěi)夙(sù)夜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斟酌(zhēn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zhào)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读音。
3.学生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尽量流利。
(三)学习课文第1-2段。
1.学生对照注释,合作探究,自译课文,疏通文意。
2.讨论问题:
(1)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①宜开张圣听。②昭平明之理。
③宫中之事,悉以咨之。④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⑤亲贤臣,远小人。
(2)把这五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 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 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①广开言路(前提);②赏罚公平(关键);③亲贤远佞(核心)。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
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五、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七、当堂训练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4.2.2学时重点
重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翻译课文。
4.2.3学时难点
难点:掌握字词,理解课文3、4段的作用。
4.2.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出师表》
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背诵、朗读课文,阅读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讨论翻译重点语句,探究3、4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背诵课文1-2段。
2.朗读第3、4段。阅读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三、四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 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4.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在文中第1、2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3、4段的大意是什么呢?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教学内容
①讨论第3、4段的大意。第3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第4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②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5.再次朗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 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①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②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祎、允。③从表达方式上看,三、四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由,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
6.第3、4段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明确:第1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第二句讲幸赖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五、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六、学生讨论、更正,教师巡视
七、当堂训练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1.检查课文朗读和背诵情况,对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
2.探究课文结构、主题和课文的写作技巧。
3.了解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学习诸葛亮的精神。
4.3.2学时重点
重点:背诵及字词句的理解掌握,分析课文结构。
4.3.3学时难点
难点:讨论课文主题和课文写作技巧。
4.3.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出师表》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学生互查朗读背诵,教师检查词语的理解掌握;学生探究讨论课文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学生同桌检查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1)实词:遗: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益: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2)虚词:而: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3)词古今义①感激:古(感谢)今(感动、激动)
②卑鄙:古(卑劣龌龊)今(身分地位低微)
③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仇恨)
④谨慎:古(小心谨慎)今(认真和慎重)
教学内容
3.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段落。
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第二部分(3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4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4.课文主题: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5.写作特点:(1)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包括三个方面:①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②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③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①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②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
6.出自本课的成语典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出师表》与《隆中对》、《三顾茅庐》都写“三顾茅庐”,但各自表现的重点有何不同?
明确:《隆中对》表现诸葛亮雄才大略,《三顾茅庐》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出师表》表现先帝的知遇之恩。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作业设置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