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出师表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21: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师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隆中对》、《出师表》相关文学知识;
(2)通过比较探究,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从主题角度探究《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2学情分析
《出师表》这篇文章,已经学习了两个课时,我们对其中的基本知识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本节课已是第三课时,将《出师表》、《隆中对》与《三顾茅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探究,由于这三篇文章共同涉及到了一个核心人物,诸葛亮,所以可以放在一起,解决一些学生尚未意识到又不好掌握的知识。比较探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这几篇课文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本节课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两篇作品,通过整合探究,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认识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探究,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从主题角度探究《出师表》与《隆中对》的关系。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在游览成都武侯祠之后,感念于诸葛亮的高风亮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楹联名句,如这幅图片中所展示的一幅名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出师表》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这节课,我们要把《出师表》、《隆中对》、与《三顾茅庐》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同时板书《出》
二、温故知新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从文体角度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内容:
如何理解“表”、“对”这两种古代文体?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塑造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抢答)
臣子对君王;“《隆中对》、《出师表》中,臣子指的是谁?君王呢?”
两篇文章中所共同涉及的一个核心人物是谁?(诸葛亮)“诸葛亮在向谁进献对策?又在向谁提出建议?这一切都源自于一段经典的千古佳话,那就是:三顾茅庐”。
合作探究
1、(1)三顾茅庐的史实在《隆中对》、《出师表》中有无体现,体现在哪里?
(诵读两篇文章相关语段:学生诵,教师读;)明确:进一步分析“凡三往,乃见”;《隆中对》中叙述最简略,为什么?《隆》的主角是诸葛亮,重点在于突出诸葛亮给刘备进献的对策,至于拜访过程是次要情节,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而《出师表》中,第三部分,开宗明义,诸葛亮自己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过程。
(2)由《三顾茅庐》,我们能深刻的感知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曲折离奇的情节中,刘备的求贤若渴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么诸葛亮对此又做何反应呢?请从几篇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找到相关内容,分角色朗读)
明确:《三》效犬马/食则.《隆》情好日密。最集中的体现在《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来更是“受任于...二十一年”。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恳得到回报了吗?这回报就是诸葛亮的“感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由是感激”----“知遇之恩”——“奔走驱驰”。看似简单的几个字,诸葛亮却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诸葛亮一生都感念先帝知遇之恩,效忠刘备父子,为兴复汉室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书)。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身在草庐,心怀天下/赤胆忠心,感念殊遇。(副板书)
2、《隆中对》、《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刘禅父子的建议(主张)分别是什么?从中刻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隆中对》:联吴抗曹,夺取荆益、抚和戎越,修明政治,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出师表》: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则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自比管、乐,并非妄谈,他的确是一位生逢乱世,拥有卓越才干,能够运筹帷幄、治国安邦的历史风云人物。(此处书写正式板书)
3、从文章表达的主题角度,试比较探究《出师表》与《隆中对》之间的关系。
明确:《隆中对》中体现的主要是诸葛亮为三顾茅庐的刘备分析天下大势,详陈利弊得失,运筹帷幄,高屋建瓴,正所谓,未出茅庐而天下已三分。而《出师表》中诸葛亮为后主分析当时形势,并恳切陈述治国方略,回顾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情,表明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决心和忠心。从这一主题看,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对刘氏父子的责任、忠心和情感是一脉相承的,一以贯之的,从一而终的,正如杜甫诗中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不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好阐释吗。两篇文章一脉相承,而塑造出的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诸葛亮形象。
四、练习反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师父给学友批阅出来)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的。
2、甲段中加横线字“胄”的读音是;乙段中加横线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明确:1、先帝
2、zhòu;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3、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4、“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出师表》诸葛亮诫(劝告)君
(向刘禅提出的告诫,极尽君臣之礼,下联可用“诫”字。“诫君”与“问计”相对)
(《隆中对》刘玄德问计以安天下,《出师表》诸葛亮诫君以兴汉室)
五、总结归纳
诸葛亮生平事迹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诸葛亮的精神风采的确光耀千古,传颂不衰。关于他一生呕心沥血开创的事业,有人用对联做了总结。(请一位同学朗读)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作为本节课的小节,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取西蜀、定南蛮,一生只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东和北拒,六出岐山,夙夜渴望兴复汉室,
成就霸业。奈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用毕生心血书写了八个大字: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千载而下,令人神往。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出师表》。
2、写一篇与诸葛亮著名事迹有关的散文片段。
附: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知遇之恩)
广开言路联吴抗曹
《出师表》严明赏罚诸葛亮《隆中对》抚和戎越
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赤胆忠心)鞠躬尽瘁(雄才大略)
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