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出师表诸葛亮写作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历史故事——白帝托孤 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第一自然段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这一自然段中诸葛亮指出蜀国的劣势形势是什么?优势条件又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通“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陈(zhèn)[阵的古字]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课文一、二自然段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忠告和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核心建议?三条建议一、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二、赏罚分明(严明赏罚)。
三、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这三条建议表达了诸葛亮为报答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 ,为蜀汉大业奋斗一生的决心 ,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忠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bǐ),猥(wè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zī)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通“又”]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之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 zī)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在文中追忆了哪些重大事件? 回忆这些事件有何用意? 三 件 大 事三顾茅庐:(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帝托孤:(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一词多义1、“以”在句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⑴连词,来: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告先帝之灵 以彰其咎 以谘诹善道
⑵连词,表结果,以至于: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⑶连词,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⑷动词,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⑸介词,因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⑹介词,把:谘臣以当世之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悉以咨之
⑺介词,表范围:受命以来。2、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给予,馈赠
3、恐托付不效 实现,有成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所用来…的
古今异义词秋 古:时候,时刻
今:秋天
痛恨 古:十分遗憾
今:厌恶,仇恨
卑鄙 古:身世卑微,见识浅陋
今:品质恶劣
感激:古:感动振奋 今:感谢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5、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重点翻译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庶竭驽钝
裨补阙漏 志虑忠纯 猥自枉屈
以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重点翻译1、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一年矣。
6、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字词读音崩殂( ) 疲弊( )
陟( )罚臧( )否( )
妄自菲( )薄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通“缺”]漏
卑鄙(),猥()自枉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