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听来的故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积累、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生字词积累习惯
2.
深刻理解文本,探讨文章主题
3.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
2重点难点
1.
深刻理解文本,探讨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考能力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在读书人中可谓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心目中正能量人物。然而当代作家王鼎钧却为我们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后半截故事,贾平凹又将其改编成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周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设计意图:本导语将刘义庆,王鼎钧,贾平凹所讲的故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走进文本。)
二、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商州》《白夜》《废都》《浮躁》《秦腔》《情劫》《高兴》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由朗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1教育网
a.指生问答.
b.师生共同明确:《听来的故事》:英雄不为村人所容被害。(此处训练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www.21-cn-jy.com
四、研读课文,探讨主题
1.对《听来的故事》一文中村人口中的“英雄”应该怎样理解?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启发学生从英雄的下场,从反对英雄的角度去思考。)
师生共同明确:村人口中的“英雄”可以理解为祸害,含有讽刺意味,这是对“英雄”热心帮助村人,但村人并不感激他,反而要毒死他的讽刺。同时,“英雄”也意味着与众不同,他必得成为众多普通人所不能容忍的对象,这也预示着“英雄”悲惨的命运。
2.《半截故事》和《听来的故事》都与周处有关,但两篇的主旨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
明确:《半截故事》通过讲述周处鲜为人知的“后半截故事”,揭露了统
治者的残暴与罪恶,而人们同心协力把后半截故事埋起来的行为更让人产生感叹和思考。《听来的故事》同样在改变周处故事的基础上,揭示人们对待英雄的真实态度,令人感叹不已。
五、对比阅读,发现异同.
1.《半截故事》和《听来的故事》显然都来源于周处的故事,但它们都做了那些改动和发挥?有何用意?
明确:《半截故事》除了前半部分把“或说”改成似神非神的“老者”,并增加了周处父亲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改动就是根据史料,增加了后半部分关于周处做了高官,得罪权贵,终于被迫害而死的情节,是为“这后半截故事,大家同心协力把它埋起来”而抒发的感慨。
《听来的故事》则把周处的结局,改成了被村人用毒酒害死。而且隐去了具体的人物、地点,时代等。全篇成了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意在揭示普遍存在于普通人心灵深处的卑劣恶毒。
3.
王鼎钧、贾平凹、刘义庆三人所讲的周处的故事,你更喜欢那一则,为什么?(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自由思考题,由学生说出理由即可,可以把这三个中的其中一说出来就行。)
示例:我喜欢刘义庆的周处的故事,一是文章简洁易懂,让人一读全文就知道故事所在,另一方面,写周处的改过自新也十分简单,只是听了二陆机智的相劝,就重新做人了,三是故事虽然短,但讲的有情节,有内容,有叙述,有理论,短短一百来字,就把故事说得既生动形象又使人受到教育。21cnjy.com
六、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半截故事》《听来的故事》都与周处有关,这两篇文章正面反映周处的真实情况和真实生活。课文在写法上以半故事半寓言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在课下不妨把原文言文一起阅读,这样就会对周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