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的翻译,熟读课文并能够翻译全文
2、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
4、感受周处复杂而剧烈的内心活动,明白有错误贵在能下决心改正的道理。
2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虽没有像周处那样凶强侠气,但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无知,会使学生很容易走进周处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周处的勇于改过自新,会使学生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教育。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
4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历史上的周处
文韬:周处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也曾撰集吴国历史《吴书》。
《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武略: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周处)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2、周处年少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恶少,他到底恶到什么程度呢?他又是如何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周处》中。
二、 初读课文,把握层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个别朗读
2、参考课下注释,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自读课文,要求:通过语速、语气的变化表现故事情节发展。 个别朗读
3、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三、 围观恶少
1、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表现周处怎样的人物形象?文中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的?
“凶强侠气”
2、“凶强侠气”这个词包含哪几层意思?
凶——凶暴 乡人更相庆
强——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3、文中作者如何体现出周处的“凶”“强”“侠气”?
凶——为乡里所患 暴犯百姓 三横
强——尤惧 杀虎斩蛟 或浮或沉 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
侠气——或说处……即 有求于己则义不容辞
4、“凶”“强”“为乡里人所患”我们可以理解,但“侠气”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多少有点见义勇为的意思,为什么也会“为乡里所患”呢?你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意识到:“讲义气”的前题是“辨是非”
四、 内心的震撼
1、周处的人生在什么时刻发生了转变?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2、周处当时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为周处写一段50字的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的要求:
有承前——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恨
有启后——对未来的思考和决心
(不要误将他人的惧怕当作尊敬,应当思考如何获得真正的尊敬)
五、 虚构的陆云
1、周处想要改变自己后,他做了什么事情?
入吴寻二陆
2、既然已经想好要改变自己了,周处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入吴寻二陆”呢?(引导学生从“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入手思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处内心受到的刺激很大,要彻底改变自己需要很大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周处想要从贤人处获得方法和信心
3、陆云是从哪些方面来开导周处的?
学习再迟也不晚——明道理
前途尚有希望——析现状
立志必定成功——鼓信心
4、对比周处(238-299)和陆云(262-303)的年纪,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周处年少时候,陆云还没有出生,这个故事有虚构的成分
3、这个故事中虚构出陆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品读陆云对周处说的话,对比之前学过的前秦寓言故事)
故事的道理不再通过作者之口说出,而是借文中人物之口说出,说理不再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而是融入故事之中的。从而使故事浑然一体,更加自然——是写作手法的进步
六、 复习巩固
1、通过这则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完成课本后的练习
课件14张PPT。 周 处 《世说新语》南北朝 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年轻凶暴强悍被祸害一起侵害是祸害更加,特别有人劝说希望剩下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更相庆又入水击蛟竟杀蛟而出始知为人情所患乃入吴寻二陆正见清河有时沉没它,代蛟在一起轮换最终表承接才知道进入看见跳入漂行被寻找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终为忠臣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说表转折,可是光阴白白流失 担忧,害怕为什么显露成为名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周处年轻的时候,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祸害。 都为害百姓。义兴人把它们叫做三害,而周处为害最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周处就杀死那只老虎,又跳入河里去斩蛟。蛟有时浮在水上,有时沉入水中。周处始终和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路。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 (当时)义兴河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经过三天三夜,乡里人都认为周处死了,轮换互相庆贺。不料周处竟然杀死蛟龙活着出来。于是到吴郡去寻找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自己的情况全部告诉陆云,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他听到乡里人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
有了悔改的意思。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是担心年岁太大,
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再说人就怕不立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忠臣提问:
1、家乡的老百姓把周处与蛟。虎并称为“三横”,这说明了什么?
2、周处杀虎击蛟三日未归,乡人“更相庆”,这又说明了什么?
3、你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
4、周处勇于改过自新,可以让我们得到哪些启示?研读课文,感知人物自由散读,圈画出文中关键词句。
这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它意在表现周处的知错即改,终为忠臣的名士形象,体现“朝闻夕死”,“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因此周处为害乡里,只是作为表现周处的反衬之笔。 一、 作者为什么对周处为害乡里写得简而虚,而对他杀虎斩蛟、自悔自改却写得详而实? 感悟文章写作技巧: 二、文章结尾处详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作者通过陆云的话,揭示了“朝闻夕死”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道理:只要认识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无论何时都不算晚。
这个道理,对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教育意义,它鼓励人们不必为蹉跎岁月而懊悔,也不必为老大无成而苦恼,只要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都是不虚此生的。四、清河的一段话为什么能对周处有这么大的说服力? 首先,周处原有“自改意”,再听了名
人“朝闻道,夕死可矣”教导,周处明白了改
过自新为时未晚,因此受到鼓舞,将改过决
心化为行动。一、英勇:杀虎斩蛟二、善于反省: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四、勇于改过:终为忠臣三、主动向贤人请教:寻访二陆如何评价周处:《周处》给我们的启示: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回头。 1、周处选自《 》,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本文中“平 原”是指 ,这是因为他 ;“清河” 是指 ,这是因为他 3、“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 中“朝闻道,夕 死可矣”这句话化用而来。 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陆机曾任平原内史曾任清河内史陆云《论语》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