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陶都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陶都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陶都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初一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9分)
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注音。(4分)
①找chá
②眼花liáo


哽咽
④谆谆
教导
2、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②人曰:“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④心中的风雨来了,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⑥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⑦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遽契其舟
②项为之强
③明察秋毫
④遂不得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在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发扬和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B、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不再蔓延,当地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C、班主任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要过问,真是锱铢必较。
D、紧跟着又来了一个人,死乞白赖地纠缠着要做成这笔买卖。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3分)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7、名著阅读(4分)
①、《小王子》作者是
国作家

②、作者给小王子居住的那颗小星球标号,表面上是

实际上是

二、阅读与赏析(31分)
(一)(4分)
小桥
(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8、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⑴“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2分)
答:
⑵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二)(11分)
王烈传
王烈字彦方,太原①人也。少师事陈寔②,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③。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④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注释】①太原:郡、国名,今太原市西南。
②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
③端:古布帛长度单位。
④涂:通“途”,道路。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或问其故
②盗惧吾闻其过
③是有耻恶之心
④或至涂而反
10、选出与“烈闻而使人谢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至之市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驱之别院
11、
翻译下列句子。(2分)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译: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盗牛者”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三)安恩和奶牛(4分)
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A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B周围一片嘈杂喧嚣,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13、填空:短文中,A句是对安恩的
描写和
描写。(2分)
14、B句是对牲口交易市场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四)转角遇到爱(12分)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喘口气,不着急啊。
⑦这是发生在我所居住的杭州城的故事,这幢老式居民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附近居民楼里的老人们艳羡不已,不过,别急啊,据说,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
⑧转角处的一把椅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对老人的关爱和温暖。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
15、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转角处的爱”为题有何好处?(3分)
16、通读全文,概括出事件的经过。(2分)
起因:住在楼上的老人们嫌拎着小椅子下楼费事,干脆不下楼,成了宅老。
经过:
结果:老人们开心极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面、聊天,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到家里做客。
17、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第四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分)
18、结合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19、请认真阅读文章的结尾,说说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平时,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
请以
,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好你要写的那一方面内容,填在题目的横线上。要写出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5——2016陶都中学初一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答案
1——3略
4.
D(3分)
5.
B(3分)
6.
D
(3分)
7、①法
圣埃克苏佩里
②表面上是迎合人们喜好枯燥数字的口味,实际上是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的数字而不注重问题的实质。
(一)(4分)
11.(4分)(1)洁白、芳香、繁多(2分,答对一个得1分,两个得全分)(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别离的伤感。(1分,答到伤心、伤感即得分)
(二)(11分)
8.(2分)
①有的人
②过失


④同“返”,返回
9.(3分)D
10.(2分)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在剑旁
11.(2分)知错能改、有羞耻之心、善良。从他守候遗剑等待老人来寻之事,可见他已弃恶从善。(意近即可)
【翻译】: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 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
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三)(4分)
13、
动作、神态
14、渲染了交易场上喧闹的氛围,突出安恩的安闲。
(四)(12分)
15、点明了文章的主旨(1分),设置悬念(1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6、经过:居民们为了方便老人下楼,在楼梯转角处都放了椅子(1分),后来为了不影响其他人上下楼,改放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的热烈欢迎。(1分)
17、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
18、“自告奋勇”写出了做小生意的居民的热心主动、慷慨大方(1分),突出了他对老人们的关爱之情。(1分)
19、篇末点题(1分);点明中心(1分),要关爱老人,给老人温暖(1分);深化主旨,告诉人们奉献爱心其实很简单,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