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阳春面》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碗阳春面》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碗阳春面》学案
学习目标:从人物入手,采用角色沉浸法通过细节品味人性美、和睦美。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沉浸,有情节才感人;体验,有细节才动人;品味,人物的人性美、和睦美用“阳春面”直接导入。
把母子三人的故事按时间顺序以弟弟口吻讲给大家听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5节——第67节。
检查阅读效果:写作范围是“你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写“一碗阳春面”这个故事,不跑题吗?
分组进行角色问答——
1.先向“母亲”提问
预设可能提出的主要问题:
吃面时间为什么选择这么晚
品读语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唔……两碗阳春面……可以吗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
除了数量变化之外,句式有什么特点 省略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品味母子三人的至情:
长辈对晚辈怎么样,从课文哪里能看出来
晚辈对长辈怎么样,从课文哪里能看出来
3.向老板夫妇提问
预设可能提出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三次提及“预约席”?2号桌怎么成了“幸福的桌子”?
怎样理解两次流泪
二、体会,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
1.母子三人感动我,是因为。
典型细节:头碰头+一齐点头+互相握着手。
2.老板夫妇感动我,是因为。
备用探究题:有人说,本文题目中还蕴含了“团结、努力、奋争”的阳春面精神。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结合文本谈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关系
备用策略:如果学生理解有难度就用图示引导
和睦相处需要人与人之间学会尊重、感谢和激励。
4.请你写一推荐语,把这篇小说推荐给朋友。
备用策略:出示教师的推荐语。
备用探究题:有冲突的小说更值得看,有人认为本文没有冲突,你怎么看?
5.请你提一个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可以参考的角度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细节、冲突”等。
作业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卓有成效(zhuó) ②豁然开朗(huō) ③诅咒(zǔ)

④估量(liáng) ⑤芜杂(wú) ⑥即使(jì)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2.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洪亮  宏扬  变本加厉  随心所浴

B.就序  装璜  坐收渔利  作客他乡

C.临摩  了草  文过是非  山青水秀

D.佳宾  勘乱  金榜提名  既往不咎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他、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4.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提高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质量

D.经过刻苦的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环以上

6.依次填入下面这个句群的横线处与上下衔接恰当的一组短语是(  )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雨随风斜,时时淋淋漓漓,天地潮潮湿湿;润润的思绪飘向苍苍茫茫:杏花、春雨、江南写一个“雨”字,,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①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丝绵绵 ②先是雨丝绵绵,继而料料峭峭

③想入非非走入霏霏 ④走入霏霏想入非非

⑤淅沥淅沥淅沥,滂滂沱沱,点点滴滴 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7~11题(20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7.“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冒号后的文字来看,这个“规律”是什么?(3分)





8.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意在说明      (4分)

9.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论证方法,意在说明        (4分)

10.第三段文字,恩格斯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和上,热情赞扬了马克思的辉煌成就(4分)

11.第三段文字不能删去,原因是什么?(5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记美是和谐的

周来祥

(甲)无论是自然界的美还是社会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美,都是一种现实的客观的存在,是任何正常的人都经常耳闻目睹、无可置疑的铁的事实春华秋实、山青水秀、明月繁星、晚霞彩虹,这些美的自然事物和现实,难道不是天然自成,无论有人无人都独立存在的吗?人有美丑之分,如同有好坏、善恶的区别一样,也是怎么都辩驳不了的活生生的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任何没有进过疯人院或向唯心主义哲学家领教过的正常人的‘朴素实在论’,都承认物、环境、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我们的自我和任何人而存在着”“主观主义的美学家断然否认在人的感觉、意识、自我之外,客观地、独立地存在美的事物、美的环境和美的世界,这只能说是闭眼不顾事实”(蔡仪《美学原理》)

(乙)我认为美是和谐,是人和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和谐统一美是和谐的思想,不是突然想到的奇谈怪论,而是人类美的思想发展的必然理论结果

从历史上看,特别是西方,远在公元前六、七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他们认为,数是世界的本质,用这种数的观点来考察音乐,认为音乐也是按照数的原理、数的关系组成的由高低、强弱、轻重不同的声音组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就组成了音乐的美他们又从数字的角度研究雕塑、绘画,看到造型艺术也是一种数的关系,是线条、形体所组成的数的关系线条的长短,形体的大小、比例、平衡、对称,总而言之,这样多样性的统一,就是美

(周来祥《记美是和谐的》)

12.(甲)文中三个加粗的词“无论、任何、无论”在句中的含意是什么?





13.(乙)文中两个加粗的“必然”在句中的含意各是什么?





14.(甲)、(乙)两段文字相同的论题是“什么是美”,对于这一共同的论题,两位作者有一相同的见解,这就是他们都认为

对于这一共同的见解,(甲)文作者是从的角度强调,(乙)文作者是从的角度强调

15.下面是对两段文字论述中心的理解,哪几项是正确的(  )

A.从春华秋实、山青水秀、明月繁星、晚霞彩虹等自然现象入手,论述美是自然天成的

B.美是一种与人的主观意识完全无关的客观存在

C.从人有美丑之分,如同有好坏、善恶的区别一样,只说明美是活生生的现实

D.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两方面论述美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E.美是和谐这一思想,是人类美的思想发展的必然理论结果







参考答案

一、1.B(“豁”应读huò,“即”应读jí)

2.B 3.C(要注意语意轻重)

4.D(A.断线风筝: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B.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蹉跎”是指光阴流逝,事情却没有进展,白白耽误时间的意思C.姹紫嫣红:形容各色鲜艳美丽的花不能单形容一种花D项是正确的,刮目相看: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5.B(A.关联词语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当如果两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如果不同,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前“不但”应放在“我们班级”前C.按递加状语的顺序,副词“尽量”应放在“让……掌握”之前,不能修饰把字结构D.“平均”与“都”重复,删去一个)

6.A

二、(一)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8.类比 马克思这一发现的意义

9.对比 马克思这一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10.广度 深度

11.它使对具有社会科学献身精神的马克思的介绍、评价更为全面

(二)12.都含有“不管什么”的意思,表示排除一切例外

13.前一个“必然”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后一个“必然”指事理上确实不移

14.美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 客观性 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关系

15.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