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九中学2015年说课人教版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说课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九中学2015年说课人教版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说课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09:2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基于对学科知识本质理解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氧化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三课时说课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设计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设计特色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素养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基本观念弱化要求突出对知识的本质理解转移一、教学指导思想化学观念教学元素 化合物元素观转化观微粒观分类观……观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核心知识HNO3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出发确定课时定位 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 第四课时
浓硫酸的
特殊性二、教学内容分析物质的分类必修阶段分类观的形成初步认识明确本质应用本质实用价值得氧失氧的反应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开在两个区域内进行根据需要,利用反应,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何实现?二、教学内容分析中学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入和发展
O2 + 4e- + 2H2O = 4OH-
O2 + 4e- +4H+ =2H2O3Cu+8H++2NO3- =3Cu2++NO↑+4H2O2Fe2+ + Cl2 = 2Fe3+ +2Cl-不同的
酸、碱性环境外加酸的氧还离子反应氧还型离子反应
涉及酸、碱环境氧还型离子反应得氧失氧Fe +CuSO4 = FeSO4 +Cu2I- + 2H+ + H2O2 = I2+ 2H2O9年级必修1—2必修1—3必修1—4必修2—4选修4—4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入和发展
初步认识完善认识提升认识动态认识以盐酸和稀硫酸为代表认识H+的通性通过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稀硝酸认识酸根离子的差异性通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递变认识规律性强酸、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的异同中学阶段学生对“酸的性质”的认知发展二、教学内容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理解酸的通性
知道物质的分类
会画二维转化图
能从化合价预测性质
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难改变“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根深蒂 固的认识
缺乏物质分类的主动使用意识
缺乏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粒子的分析意识已有知识和能力待

展四、教学目标设计在认知冲突中感受矛盾的对立统一,学会辩证的看待酸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实验、分析、对比的方式,强化研究无机物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全面认识硝酸性质NO3-得e-产物各异H+和NO3-谁得电子NO3-得e-离不开H+硝酸有酸通性和氧化性 整体教学框架哲学思想化学事实化学知识硝酸与指示剂碱
氧化物金属等反应CuFe与浓稀硝酸在不同条件下反应产物不同课前思考,设计矛盾理性预测硝酸性质学生课前思考,设计矛盾 发现矛盾 寻找证据H+和NO3-谁得电子问题:选择反应物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利用二维转化图预测产物及考虑装置H+和NO3-谁得电子 发现矛盾 寻找证据铁粉与浓、稀硝酸Cu与稀硝酸铁钉与浓硝酸Cu与浓硝酸1234实验探究,破解矛盾金属与硝酸小结常温下Fe 被浓硝酸“钝化”,反应终止常温下铁粉与浓硝酸持续反应金属与硝酸铁粉与浓、稀硝酸Cu与稀硝酸铁钉与浓硝酸Cu与浓硝酸1234实验探究,破解矛盾横向对比常温下Fe 被浓硝酸“钝化”,反应终止常温下铁粉与浓硝酸持续反应纵向对比1`纵向对比观念性认识
硝酸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强弱与浓度有关。同一金属在不同形态时性质不同 解释矛盾,深化认识 酸碱环境相对强弱解释矛盾,深化认识环节二环节三硝酸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
——属于宏观的视角观念性认识
微粒(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与酸碱性环境有关1 .在Cu片中加入稀硫酸,再加入硝酸钾溶液,预测现象并解释原因?2.向浓硝酸中滴加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环节四 应用提升,延续发展HNO3特性与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单质
与其它还原性物质:I-、Fe2+等电解质组成化合价电离酸的通性氧化剂环节四 应用提升,延续发展常温下使Fe、Al 钝化H+的性质五、教学过程设计全面认识硝酸性质NO3-得e-产物各异H+和NO3-谁得电子NO3-得e-离不开H+理性预测硝酸性质情感知识氧还1.将知识线、氧化还原理论线、情感线有机融合六、教学设计特色与初中知识对比产生矛盾冲突对比新实验产生新矛盾冲突理论解释理论解释学习新知观念性认识上位硝酸有氧化性、氧化性强弱与浓度有关。同一金属在不同形态时性质不同哲学思想矛盾的复杂性
辩证性及对立统一2.从学科本质理解知识,将观念教学落在实处六、教学设计特色六、教学设计特色核心内容Cu+HNO3(浓)Cu+HNO3(稀)Fe+HNO3(浓)
(常温)Fe粉+HNO3(浓、稀)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纵向对比3.改变素材呈现顺序和问题设计,挖据素材功能酸氧化还原核心观念六、教学设计特色4.多角度、深层次发展学生对硝酸的认识分类观微粒观共性与个性相对强弱
关注介质六、教学设计特色1.将知识线、氧化还原理论线、情感线有机融合2.从学科本质理解知识,将观念教学落在实处3.改变素材呈现顺序和问题设计,挖据素材功能4.多角度、深层次发展学生对硝酸的认识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