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二中2015年说课人教版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氨》说课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密云二中2015年说课人教版必修一4.4《氨 硝酸 硫酸—氨》说课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10: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人教版·必修 化学 1说课内容一、设计思想二、教学背景分析1.在课程与教材中的地位
氨为氮的重要化合物,氮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在课程与教材中的地位
同时,本节的学习具有巩固离子
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
用。并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
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
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
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2.知识内容结构
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氨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唯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
二、教学背景分析2.知识内容结构
在氨这一部分,主要学习氨的性质和制法。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氨的制法中介绍实验室制法,对于工业制法,只介绍了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更详细的内容则在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中介绍。
二、教学背景分析3.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
氨是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节学习中氨气的性质和制法、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重要的化工产品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二、教学背景分析4.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为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在
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金属元素及
其化合物、第四章前三节非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一定
的基础,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元
素化合物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和掌握,但比较模糊和零散,没有梳理成
明确、有序、系统的思路和方法。1、了解和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氨的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1、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角度,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认识氨的用途来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三、教学目标设计1. 教学目标2. 教学重点和教学策略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含氮物质的转化
(思路方法的构建)获得从元素到物质的思考角度+5
+4
+2
0
-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化合价 物质类别 环节一:含氮物质的转化
(思路方法的构建)获得物质之间转化的思考角度+5
+4
+2
0
-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化合价 物质类别 环节二:氨的性质
(思路方法的应用)+5
+4
+2
0
-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化合价 物质类别 +O2 +H2O +H+ 环节三:氨的制法
(思路方法的固化)+5
+4
+2
0
-3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化合价 物质类别 +H2 +OH- 1、通过对问题的设置、讨论、解决,使学生思路外显,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演示实验:喷泉实验、氨气和氯化氢生成白烟;学生实验:铵盐和碱反应制氨气、铵根离子的检验),发挥实验功能(探究、验证),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3、由知识内容的学习转变为思路方法的构建。五、教学设计特点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参加高端备课活动时,在王磊教授和支瑶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和研究出的一节课。并荣获了第八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优质课一等奖。
本节课是以氨的知识内容(性质和制备)为素材和载体,通过各种问题情境、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获得研究物质转化的两个思考角度,解决了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和零散无序的问题,最终建立起系统的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认知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