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重庆市涪陵巴蜀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日前,云南省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正式签约开发。该项目将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资57亿元,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5A级旅游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这样做是因为( )
A.此地风景优美,气候适宜
B.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C.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D.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2.小明假日随父母到北京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请你帮他判断这个头像复原像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3.下面关于我国早期农耕文化遗存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湖泊边种植水稻
②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③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彩陶
④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华夏族所尊奉的祖先是( )
A.炎帝和蚩尤
B.尧、舜、禹
C.炎帝和黄帝
D.炎帝和女娲
5.尧、舜、禹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民主选举制
D.禅让制
6.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公元21世纪
B.公元20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20世纪
7.关于夏朝和商朝的说,错误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
B.夏朝建立者是启
C.商朝建立者是成汤
D.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8.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
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
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高的地位
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
9.春秋时期,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大将军,称霸诸侯的是( )
A.吴王阖闾
B.秦孝公
C.宋襄公
D.齐桓公
10.战国时期战争频发,规模往往很大,出现了一大批军事家。下列人物①卫青②白起③孙膑④纣王中,属于这一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
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2.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和郑国渠
B.灵渠
C.三峡工程
D.长城
13.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所需物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
A.
B.
C.
D.
14.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
A.宋体
B.隶书
C.楷书
D.小篆
15.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火的使用
D.汽车的发明
二、判断题(每项2分,共10分)
16.阅读下述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实力骤增,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战国末年,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而长年的战乱使人心思定,秦国统一天下的时机成熟。此外,秦国制定“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对诸侯各个击破,为灭亡六国作准备。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经过10年征战,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六国,天下归一,秦朝建立。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李白《古风》中的“秦王”指秦孝公。______
(2)秦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______
(3)秦国能统一天下得益于其所采取的恰当的外交策略。______
(4)东方六国中最后被秦国所灭的是齐国。______
(5)公元前230年,秦朝建立。______。
三、填图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4分,18题6分)
17.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
A.通过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B.城濮之战中战败的国家。
18.(1)在下图中的方框内填入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2)请写出造成两处原始农耕遗存差异的根本原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9题10分,20题10分,共20分)
19.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为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
(3)根据材料二,诸侯不履行义务,其结果是什么?
20.材料: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和“急耕战之赏”是哪几条措施?
(3)用材料中一句话来说明“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21题14分,22题16分,共30分)
21.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请回答:
(1)商朝的经济比夏朝有了很大发展,请列举手工业中的两个重要部门。
(2)春秋时期,周王统治出现危机,诸侯竞相争霸。请问:“问鼎中原”和“卧薪尝胆”分别指哪两位霸主?
(3)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请列举这一时期的两次著名战役。战国后期,采用“连横”策略的是哪一个国家?
22.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回答:
(1)说出秦朝的建立时间和都城。
(2)秦朝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问:在中央管理行政的是哪一官职?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列举秦朝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015-2016学年重庆市涪陵巴蜀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日前,云南省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正式签约开发。该项目将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资57亿元,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5A级旅游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这样做是因为( )
A.此地风景优美,气候适宜
B.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C.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D.是目前发现远古人类化石最多的地方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云南省元谋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5A级旅游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是因为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B.
2.小明假日随父母到北京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请你帮他判断这个头像复原像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可知,古人类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由此可以判断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A.
3.下面关于我国早期农耕文化遗存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在湖泊边种植水稻
②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③河姆渡居民会制作彩陶
④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色彩绚丽的彩陶,③说法错误,故排除,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4.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华夏族所尊奉的祖先是( )
A.炎帝和蚩尤
B.尧、舜、禹
C.炎帝和黄帝
D.炎帝和女娲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故选C.
5.尧、舜、禹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一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民主选举制
D.禅让制
【考点】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禅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故选D.
6.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公元21世纪
B.公元20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20世纪
【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对世纪的计算能力.
【解答】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方法为:用年数除以100,然后商取整数加1,得到世纪数.故公元前2070年为21世纪.而公元前某世纪70年代应为该世纪的前期.
故选C.
7.关于夏朝和商朝的说,错误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
B.夏朝建立者是启
C.商朝建立者是成汤
D.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
故选B.
8.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 )
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
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高的地位
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时,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周天子承认了他们的霸主地位.
故选D.
9.春秋时期,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大将军,称霸诸侯的是( )
A.吴王阖闾
B.秦孝公
C.宋襄公
D.齐桓公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任用楚人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打败楚国,称霸诸侯.
故选A.
10.战国时期战争频发,规模往往很大,出现了一大批军事家。下列人物①卫青②白起③孙膑④纣王中,属于这一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解答】卫青生活在西汉时期,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
故选B.
11.如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所反
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的相关知识.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解答】题干的意思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逃荒要饭的百姓,达到万民敬仰的地步.这是对秦朝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歌功颂德之词.
故选B.
12.战国后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和郑国渠
B.灵渠
C.三峡工程
D.长城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和郑国渠.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平原的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故选A.
13.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所需物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
A.
B.
C.
D.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C图片是圆形方孔钱,符合题意.
故选C.
14.文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随即下令全国统一书写( )
A.宋体
B.隶书
C.楷书
D.小篆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解答】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故选D.
15.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火的使用
D.汽车的发明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故选B.
二、判断题(每项2分,共10分)
16.阅读下述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实力骤增,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战国末年,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而长年的战乱使人心思定,秦国统一天下的时机成熟。此外,秦国制定“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对诸侯各个击破,为灭亡六国作准备。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经过10年征战,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六国,天下归一,秦朝建立。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李白《古风》中的“秦王”指秦孝公。 B
(2)秦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A
(3)秦国能统一天下得益于其所采取的恰当的外交策略。 A
(4)东方六国中最后被秦国所灭的是齐国。 C
(5)公元前230年,秦朝建立。 B 。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朝的建立.
【解答】(1)李白《古风》中的“秦王”指秦王嬴政,而不是秦孝公.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述的意思,故填B.
(2)据“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通过变法,秦国实力骤增,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可知,秦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故填A.
(3)据“战国末年,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而长年的战乱使人心思定,秦国统一天下的时机成熟.此外,秦国制定‘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对诸侯各个击破,为灭亡六国作准备.”可知,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故填A.
(4)据“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经过10年征战,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六国,天下归一,秦朝建立.”可知,东方六国中最后被秦国所灭的是齐国,材料中没有提及,故填C.
(5)据“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经过10年征战,强大的秦军先后灭亡六国,天下归一,秦朝建立.”可知,秦朝建立的时间不是公元前230年.故填B.
故答案为:
(1)B.
(2)A.
(3)A.
(4)C.
(5)B.
三、填图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4分,18题6分)
17.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
A.通过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B.城濮之战中战败的国家。
【考点】商鞅变法;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城濮之战和商鞅变法.
【解答】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变法,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国的位置在西方,图中的左边的方框填A;城濮之战中战败的国家是楚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楚国在南方,在图中的右边的方框填B.
故答案为:
A填入左边的方框;B填入右边的方框.
18.(1)在下图中的方框内填入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2)请写出造成两处原始农耕遗存差异的根本原因。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点.
(2)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差异的根本原因.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所以上面框填B;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下框填A.
(2)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雨水较多,半坡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河姆渡与半坡两处原始农耕遗存的差异.
故答案为:
(1)上框填B;下框填A.
(2)自然条件的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9题10分,20题10分,共20分)
19.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为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
(3)根据材料二,诸侯不履行义务,其结果是什么?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
(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2)本题考查对西周分封制认识.
【解答】(1)由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则材料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其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由“封建亲戚”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对象是亲属、功臣.根据所学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由“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不履行义务的结果是:第一次不朝见就降低他的爵位.再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第三次还是不朝见天子,就派兵去攻打他.
故答案为:
(1)分封制.
(2)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3)第一次不朝见就降低他的爵位.再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第三次还是不朝见天子,就派兵去攻打他.
20.材料: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坏井田,开阡陌”和“急耕战之赏”是哪几条措施?
(3)用材料中一句话来说明“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影响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事件.
(2)商鞅变法中,“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国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用材料中“倾邻国而雄诸侯”的话说明了“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
(2)国际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倾邻国而雄诸侯.
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21题14分,22题16分,共30分)
21.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请回答:
(1)商朝的经济比夏朝有了很大发展,请列举手工业中的两个重要部门。
(2)春秋时期,周王统治出现危机,诸侯竞相争霸。请问:“问鼎中原”和“卧薪尝胆”分别指哪两位霸主?
(3)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的规模往往很大。请列举这一时期的两次著名战役。战国后期,采用“连横”策略的是哪一个国家?
【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1)本题考查商朝的手工业.
(2)本题考查楚庄王和越王勾践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著名战役和秦国的“连横”策略.
【解答】(1)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由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除青铜铸造外,商朝的陶瓷业也很发达,当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2)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因而留下了“问鼎中原”的成语,后来在邲之战中,楚庄王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卧薪尝胆反映的是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
(3)战国时期各国都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彼此之间的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并且都具有兼并的特点,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据所学知识,战国中后期,东方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故答案为:
(1)青铜铸造业,陶瓷业.
(2)问鼎中原﹣楚庄王,卧薪尝胆﹣勾践.
(3)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秦国.
22.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回答:
(1)说出秦朝的建立时间和都城。
(2)秦朝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请问:在中央管理行政的是哪一官职?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3)列举秦朝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2)本题考查丞相和太尉的职责.
(3)本题考查秦朝在经济和文化领域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通令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规范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故答案为:
(1)公元前221年;咸阳.
(2)丞相;监察;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2016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