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
第4节《细胞的癌变》的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
本节课我尝试进行“基于问题”发现式学习。所谓“课堂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有限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是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生物学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问题式讨论从而实现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和知识系统构建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领“课前问题引领,基础知识自学→情景创设问题,科学合作探究→适当点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系统→巧设评价方式,知识巩固迁移”。
课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设计有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资源播放“社会热点或当今科技发展前沿”
视频创设情境,设计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教师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科技动画,使学生的模糊知识及时得到修正,从而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播放社会热点视频“柴静雾霾的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细胞形成的机理是本节内容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播放动画“癌细胞的形成”,最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可更好突破。
发现式学习是典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是,这种学习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效率较低,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基于问题”发现式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
第4节《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内容编排在“正常细胞生命历程”之后,详细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癌症的预防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与百姓健康及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为后续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了解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如何预防癌症。
2、教学难点:癌细胞形成的机理。
三、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进行“基于问题”发现式学习,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是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生物学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问题式讨论,实现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和知识系统构建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领“课前问题引领,基础知识自学→情景创设问题,科学合作探究→适当点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系统→巧设评价方式,知识巩固迁移”。
课前,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设计有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社会热点或当今科技发展前沿创设情境,又设计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则是围绕本节重、难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提炼设计成,有一定思维性和灵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实现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生预学包括自学、合作探究学习,在此过程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模糊知识及时得到修正,综合应用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播放社会热点视频“柴静雾霾的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细胞形成的机理是本节内容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播放动画“癌细胞的形成”,最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可更好突破。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教学法、点评法、归纳法。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是云霄一中高一实验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及自学能力,课前已完成导学的预习;学生喜欢观察,喜欢交流,有一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能力的学生对象,可适当通过改变所设置的问题难易程度,同样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阅读、观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及教学课件(powerpoint)
(2)视频“柴静雾霾调查”和“癌细胞的形成”
(2)多媒体教室实施。
七、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导学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1、癌细胞的特征2、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3、癌症的诊断及治疗4、癌症的预防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自学及相关资料查阅。
通过问题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导课创设情景问题引领
导言:我们先一起观看一段视频。播放:《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展示:“我国癌症死亡人数”相关报道教师给出四个问题:问题1、什么是癌症?问题2、癌症发生机理是什么?问题3、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问题4、现在,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自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科学分析,探讨答案。
以社会热点为导向,倡导学生科学看待生活中问题,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
新课一、癌细胞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1、什么是癌症?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1、概念2、主要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前查阅的资料,相互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癌细胞的特征,完成学习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学能力,检测自学效果。
二、致癌因子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2、癌症发生机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致癌因子的种类和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播放视频《癌细胞的形成》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板书:知识网络构建)。1、种类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病毒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2、致癌原因内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外因:致癌因子(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2)致癌因子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学生根据课前自学到的知识,相互讨论,科学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致癌因子的种类及致癌原因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进一步理解癌细胞特征及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动画和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的模糊知识及时得到修正,综合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
三、癌症的诊断及治疗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3、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展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前景,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诊断依据:癌细胞特征方法:(1)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2)CT(3)核磁共振(4)癌基因的检测2、治疗方法(1)手术切除(2)放疗(3)化疗其他:中医药治疗、干细胞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论据进行辩论。
总结治疗方法和副作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科学、技术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四、癌症预防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4、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1、保护环境2、注意防护,尽量避免各种致癌因子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
学生相互讨论并分析资料,明确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和癌症的关系。
在活动中体验情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引导学生感知生命的珍贵。
知识巩固
布置课外作业1、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癌宣传海报,科技节展览。2、写一份建议书,纠正家庭的不良生活(包括饮食)习惯,给家庭成员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的建议。
纠正家庭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给家人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的建议。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会和家庭。用以评估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将本章主干知识提炼并构建知识网络。
加深重点、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八、板书设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
1、概念
2、主要特征
二、致癌因子
1、种类
2、致癌原因
三、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四、癌症的预防
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
第4节《细胞的癌变》的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本节课我尝试进行“基于问题”发现式学习。所谓“课堂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有限课堂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是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生物学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问题式讨论从而实现生物学基本概念理解和知识系统构建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要领“课前问题引领,基础知识自学→情景创设问题,科学合作探究→适当点拨,理解概念构建知识系统→巧设评价方式,知识巩固迁移”。
课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设计有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资源播放“社会热点或当今科技发展前沿”
视频创设情境,设计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教师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科技动画,使学生的模糊知识及时得到修正,从而全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本节课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播放社会热点视频“柴静雾霾的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细胞形成的机理是本节内容重难点,通过生生讨论、播放动画“癌细胞的形成”,最后教师适当点拨总结,这样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可更好突破。
发现式学习是典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但是,这种学习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效率较低,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致癌因子
基因突变
细胞癌变
正常细胞
恶性肿瘤
异常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