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教案展示人教版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教案展示人教版必修二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21: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2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分析得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基因型和遗传特点,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断出色盲相关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运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表现型及对应基因型进行家族系谱图的遗传分析和推理,并尝试用不同的分析思路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
运用演绎法推出三种类型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历程。
认同人类遗传病的规律研究不能通过遗传学实验来实现,只能通过研究家族系谱图获取信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断出色盲相关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运用演绎法推出三种类型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教学难点:
1、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断出色盲相关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一、红绿色盲症
1、遗传性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基因型分析
3、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母患儿必患,女患父必患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1、遗传性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基因型分析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儿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
三、伴Y染色体遗传
遗传特点:只有男性患者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副板书:探究活动遗传图谱(最左最右两块黑板各一张,上方留下基因型的分析空间)假设:相关基因在XY染色体上都有
假设:相关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
用字母B、b表示相关基因
用字母B、b表示相关基因正常:♀

正常:♀

患病:♀

患病:♀

我的遗传图解:
我的遗传图解:
板书:第二章第3节 .
导入新课不论是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都分布着许多的基因,我们把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称做遗传病。在人群中有这么2种遗传病,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症。看图,请分析比较,这2种病的男女发病率有何差异?色盲的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可见该病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那它的相关基因最可能位于哪种染色体上?(提出本节课题)我们把这种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Ⅱ.
学习新知识
板书:(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我们刚才分析得出了色盲的遗传方式是伴性遗传。它是一种隐性遗传病。那色盲的相关基因有可能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①有没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为什么?
②那是X、Y染色体上都有?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展示两侧副板书。
我们用字母B、b表示色盲相关基因。
①若是X、Y染色体上都有相关基因:请一列同学口述基因型。
②若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请一列同学口述基因型。之前我们讲过,摩尔根如何确定果蝇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摩尔根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先提出假说,接着进行测交实验结果的理论预测,最后用实验进行验证。我们在研究色盲这种遗传病时能不能也用类似的方法?
点拨: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能不能用人做遗传学实验?
结论:我们只能先找到患者,进而研究患者的家族系谱图以获取资料。探究活动:
科学家收集了这样一个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家族系谱图,研究发现2号、5号和7号个体都没有致病基因。
2种假设:
(1)控制色盲性状的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侧同学完成该假设的分析任务。)
(2)控制色盲性状的相关基因在X、Y染色体上都能找到。(另一侧同学完成该假设的分析任务。)任务:在自己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分析该家族系谱图中每个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提示:
利用反证法如果用你的理论假设推断得出的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与家族系谱图中所示不一致,表明我的理论假设
(填“能”或“不能”)解释该家族系谱图所示遗传现象,我的理论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将自己的分析和结论填写在刚才发下去的提纲左侧页面上。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会儿我请2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板书:一、红绿色盲症
1、遗传性质:
2、基因型分析
3、遗传特点教师点评。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三种分析模式:①先写出每个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再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是否存在问题。②先写出1号和2号个体基因型后直接结合理论和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③先针对隐性个体写出他的基因型,再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是否存在问题。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同学的分析。(1)分析“X、Y染色体上都有”
你的分析模式是哪一种?
你的分析结论是什么?那你说说具体的分析过程。①方法一:先写出每个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再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是否存在问题。
(1号)
XbXb
×(2号)
XBYB
(3号)
XBX—
(4号)
XbYb
×(5号)
XBXB
(6号)
XBX—
×(7号)
XBYB
(8号)
XbYb
发现:2号和4号、7号和8号之间基因传递出现问题。②方法二:先写出1号和2号个体基因型后直接结合理论和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
(1号)
XbXb
×(2号)
XBYB
(3号)
XBX—
(4号)
XbYB
×(5号)
(6号)
×(7号)
(8号)
发现:理论推断出来4号个体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与所给家族系谱图不相符。③方法三:先针对隐性个体写出他的基因型,再分析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的传递是否存在问题。
(1号)
XbXb
×(2号)
XBYb
(逆推)
(3号)
(4号)
XbYb
×(5号)
(6号)
×(7号)
XBYb(逆推)
(8号)
XbYb
发现:2号和7号的基因型与资料背景交待的不同。核对其它基因型的书写及遗传图谱格式。(2)分析“只在X染色体上”
你的分析模式是哪一种?
你的分析结论是什么?那你说说具体的分析过程。核对一下基因型的书写及遗传图谱格式。(1号)
XbXb
×(2号)
XBY
(3号)
XBXb
(4号)
XbY
×(5号)
XBXB
(6号)
XBXb
×(7号)
XBY
(8号)
XbY
那我们刚才提到的另外2种分析模式要如何运用呢?以基因在XY染色体上都有为例,我们一起试着运用一下这2种分析模式,经过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结论:色盲的相关基因只可能在X染色体上。色盲的这种遗传性质我们称作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是隐性基因。
板书:(1、遗传性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表现型应该如课本P35表格2-1所写。我们可以把其中基因型为XBXb的女性个体表述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那作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有什么遗传特点呢?√我们刚才资料分析时看过了,色盲这种病在男女发病率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提醒学生记笔记)
为什么?在刚才分析的家族系谱图中,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4号个体,其基因型是XbY。①Xb来自1号个体还是2号个体?②这个Xb基因能传给他的儿子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对于所有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常常导致子代与亲代在性别和性状上出现“相反”的现象。这种遗传特点,我们称为交叉遗传。
板书:(2)交叉遗传举例分析:课本P34资料分析中的家族系谱图,哪几号个体体现了交叉遗传的特点。分析推理:
接下来,我们帮助一位女士分析一下她的色盲问题。有一名女子在某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色盲,而该女子的丈夫色觉正常。医生告诉该名女子,如果将来她生了儿子,则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如果生的是女儿,则女儿一定不患色盲。
这位医生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呢?请用字母B、b表示色盲相关基因,运用遗传图解的方式来分析该医生的诊断是否准确。
将分析结果填写在课本P36图2-15上。
问这位学生根据他的分析,医生的诊断是否准确,为什么?点评遗传图解书写的规范等。
那我们进一步推测一下,该名女性色盲患者的父母表现型是什么样的呢?(X-Xb×XbY)
板书:(3)母患儿必患,女患父必患
以上就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有的3个特点。那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它的相关基因型怎么书写?它又有什么样的遗传特点呢?
板书: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
有这么一种遗传病叫抗维生素D佝偻病。经研究它的致病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表述它的遗传性质?
板书:1、遗传性质: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基因型分析作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若用D、d表示相关基因,正常与患病个体的基因型应该如何书写?请一列同学来表述一下。
正常:♀

患病:♀

板书:3、遗传特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那作为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性发病率高还是女性发病率高?为什么?
板书:(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说明:课本有这么一句话: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哪种基因型的个体病症较轻呢?是XDXD还是XDXd的个体?为什么?分析:两个显性致病基因的存在使得基因表达的结果更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所以病症更为严重。
接下来思考三个问题:
①如果一位男子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他的基因型怎么写?
②他的母亲基因型和表现型是?③他的女儿基因型和表现型是?
因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第二个特点应该如何表述?
板书:(2)儿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以上就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有的2个特点。那如果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它又会有什么遗传特点呢?板书:三、伴Y染色体遗传病
遗传特点:只有男性患者利用板书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几种类型伴性遗传的表现型、基因型及遗传特点。那伴性遗传在实践中都有哪些应用呢?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作业——Ⅲ.布置作业
1、预习课本P36-37剩余内容。
2、完成课本P36图2-14,课本P37-38
练习一、1-4
翻到课本P33答:白化病男女发病率约为1:1,红绿色盲症男性发病率明显大于女性。答:最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
答:不可能。因为有女性患者出现。
学生口述,教师书写。答:(可能有学生认为可以。)答:不能,因为违背了人类的伦理道德。答:不能,不成立。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学生表述自己的解决模式。
学生表述自己的解决模式。
看课本P35表格2-1,明确XBXb为携带者。
答: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
答: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当两条X上携带的都是隐性基因才能表现出患病,而男性只有一次“机会”。
答:1号。答:不能,只能传给女儿。(分析原因)
在课本上划出。答:1号、3号和6号。将分析结果填写在课本P36图2-15上。
选一学生上台书写。答:分析基因型后得出结论——父亲一定是色盲,母亲可能色觉正常,也可能是色盲患者。
翻到课本P36答: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学生口述,教师书写。
答: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答:因为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个体就表现为患病症状。
答:XDXd的个体。
答:这种个体只有一个致病基因。学生口述,教师书写。答:儿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答:患者都是男性。
记录。
课后反思:
本节课核心概念——伴性遗传。针对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弱的学情,教学设计时以“演绎法”为主要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为“启发式教学策略”。
整节课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效率高,探究活动和分析推理很到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思维的灵活性,教学语言科学严谨,教学时间利用充分,课堂节奏控制好。
在后期“演绎法”情境应用时,规律和前提的强调仍需适当加强,教师自身理念上要注意向学生强调思路分析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