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教案展示人教版必修一6.1《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2015年学年会教案展示人教版必修一6.1《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09 21: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课“细胞的增殖”的第1课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细胞周期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本节课讲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精确的过程,知识点比较抽象,有丝分裂是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对生物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初中已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多细胞的生物体”,这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但他们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的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进行设计的。
本节课采用课前课前导学案和微课“探究如何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自主学习、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和表来探究细胞增殖的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学生再分组合作,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型,学生展示作品、交流评价。通过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以动手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提供课后导学案和微课“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充分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周期。
(2)从细胞分裂图入手,讨论相关分裂的过程,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及相关概念的再认识。
2、能力方面
(1)通过自学、讨论和观看多媒体到画,提高观察、相互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型,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型,养成实事求事、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养成听取他人意见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周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和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导学案(见附录)、多媒体课件和制作有丝分裂过程模型的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言:“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这里展示着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也如此,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就是其正常的生命历程。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细胞的生命历程。我们先来了解细胞的增殖。【提问】首先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1、人体大约有多少个细胞构成?2、人体是有什么开始发育而来的?3、从受精卵到这么多的细胞,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生命从受精卵发育到一个个体的相关图片,【讲述】这是受精卵,从受精卵开始,细胞不断分裂,在胚胎中继续增殖、分化,形成胎儿,胎儿出生长大,到一个成年人后约有1014个细胞,从受精卵能变成这么多的细胞,是细胞增殖的结果。多媒体展示草履虫和多细胞生物【讲述】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这是草履虫,单细胞的生物要繁殖,产生子代个体;多细胞的生物要长大;一些衰老死亡的细胞需要新细胞的更新等。这些都是通过细胞增殖实现的。因此,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讲述】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形成新的细胞具有一定周期性。下面我们就先来探讨一下-------细胞周期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课件提出问题共同回答问题仔细观察
通过诗歌导入新课,创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教学情景,悄然开启知识的大门,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激发起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找到知识的链接点。
探究细胞周期概念
一、探究细胞周期多媒体展示1、说出细胞周期概念,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2、看图6-1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分为几部分?哪部分时期经历的时间更长?3、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是否相同?4、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什么?
此问题串在课前导学案中已经做出相应的回答
有计划的课前预习,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讲述】:在同学们做的课前导学案中,已经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提问】1、说出细胞周期概念,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讲述】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通过细胞分裂过程图来解释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提问】同学们认为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那么哪位同学能举例来说说哪些细胞没有细胞周期?无细胞周期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表皮细胞等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造血干细胞等【讲述】有细胞周期的细胞特点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提问】2、看图6-1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分为几部分?哪部分时期经历的时间更长?【讲述】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时间短),分裂间期所占时间大于分裂期,而且分裂间期先完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提问】大家再来看如果用甲、乙来看这个过程(如下图),分裂间期指的是哪个过程呢?(甲—乙)分裂期指又是哪个过程呢?(乙—甲)【提问】细胞周期能不能用(乙—甲-乙)来表示呢?为什么?【讲述】不能,要用(甲-乙-甲),因为分裂间期要在分裂期前面。甲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提问】3、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是否相同?【讲述】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通过课前导学案提出的问题串,作进一步探究。通过观察图来理解细胞周期概念根据设定的新情境回答问题
从实际出发,更深层次的理解细胞的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加强识图及综合分析能力
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二、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接一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一个植物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有什么变化呢?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植物细胞结构【提问】请一个同学来回答在这个植物细胞中有几条染色质,几条染色单体和几个DNA分子呢?【讲述】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提问】那再请一个同学再来回答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植物细胞中染色质,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有什么变化呢?【讲述】分裂间期结束进入分裂期,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细胞有丝分裂在分裂期中各时期特点。【提问】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核膜核仁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间期细胞和前期细胞的变化
,共同得出前期细胞的特点①核仁解体,核膜消失;②出现纺锤丝;③染色质高度螺旋形成染色体④染色体散乱分布;【提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前期细胞和中期细胞的变化【讲述】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赤道板),赤道板是人们为了更好的研究说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位置变化的情况而规定一个假想平面,这个位置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因而叫赤道板,它不是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提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观察中期细胞和后期细胞的变化【讲述】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②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加倍。【提问】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后期细胞和末期细胞的变化【讲述】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核仁重现;
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是一种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回放整个细胞周期有关细胞图,【讲述】我们发现分裂期的变化较复杂,容易记错,我们不妨编制顺口溜帮助记忆,如前期“两现两消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倍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动画演示】回放一个植物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
同学们在课前的微课“如何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中已经回忆了植物细胞结构和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回忆植物细胞结构数一数并请学生回答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观察间期细胞和前期细胞的变化,得出前期细胞的特点观察前期细胞和中期细胞的变化,得出中期细胞的特点观察中期细胞和后期细胞的变化,得出后期细胞的特点观察后期细胞和末期细胞的变化,得出末期细胞的特点根据所学内容,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重新回顾整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理解,记忆在教师引导下观看动画
将“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这知识点在课前通过微课传授,为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奠定基础。然后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协作探究活动,将知识点融汇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课前微课的学习进行反馈培养观察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观察和分析比较中获得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帮助记忆锻炼整体思维及观察能力,明确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加深记忆。
构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三、构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一)尝试构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提供的材料(A4纸一张,染色体)1.已知某植物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根据提示完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一个时期的模式图。2.在完成的模式图下面,写出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巡视学生构建图解的情况,并针对各组情况加以指导进行指导。(二)学生展示作品,相互交流,点评,教师点评(三)展示老师的成品,并计算相应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构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交流、点评计算相应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
体验构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以实验动手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便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发言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质疑,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善于在交流中反思不足,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提高观察分析能力,能说出此时期的特点,能算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
课堂训练,巩固学习
四、课堂训练1.指出下列各图分别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什么时期?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请将4张图按细胞分裂顺序排序
2.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是分裂间期
B.乙→甲是分裂期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由甲→甲的全过程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由乙→乙的全过程3.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4.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三者的比为1∶2∶2时,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A.前期或后期
B.后期和末期
C.间期或末期
D.前期和中期
思考,请同学回答
通过反复训练,总结,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
提问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将知识系统化,表达和交流心得体会,以评价促发展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课后作业
一、课后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二、学习微课1.
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2.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三、完成课后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四、以二对染色体为例,画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中、后期的模式图。
完成课后导学案(见附录)学习微课完成作业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关于一个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及坐标曲线图的画法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零碎化的时间来总结课堂学习的重点及规律,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需求反复观看微课充分理解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需要。巩固与提高
七、教学反思
1.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得
在本节课内容上,我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得和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前准备“课前导学案”,课堂教学时准备“课堂导学案”和课后准备“课后导学案”,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课前指导学生学习微课“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这知识点在课前通过微课传授,并通过课前导学案编制反馈练习,及时批改,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然后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协作探究活动,将知识点融汇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和应用中得出真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提供微课“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和微课“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反复观看微课,充分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准确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的分析、总结,主动地归纳得出,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是深刻的,持久的。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内容中,通过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模式图,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事、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交流,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在交流、发言等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相互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善于在交流中反思不足,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对于课本中的图、表由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现表、图、文三者间的互换表达。“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是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理解能力的一项要求。本节课将这项能力要求的培养很好地渗透到教学中。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连续过程,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动画,及表格和图片展示,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调动了学生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学习,认真观察学生的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不断摸索寻求新的教学途径,达到教学目标。
附录1: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
课前导学案
课前学习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会计算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
2.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说出细胞周期的含义。
3.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
学习内容:
请同学们学习微课“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__条染色体
__
_条染色体
_
__条染色体
共_
__条染色体
共_
__条染色体
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共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共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_
_个DNA分子
_
_个DNA分子
__
个DNA分子
共_
_个DNA分子
共_
_个DNA分子
2.看课本P113页图6-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计算下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和DNA数量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分子数目
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0-113页内容,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1.说出细胞周期概念,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2.看图6-1细胞周期示意图,细胞周期分为几部分?哪部分时期经历时间长?
3.看表6-1“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种类细胞,细胞周期是否相同?
4.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什么?K]
(二)预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为例),特别注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1.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a.前期:染色质 
 ,变成染色体, 
 逐渐解体, 
 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
b.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着丝点排列在 
 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c.后期:着丝点分裂, 
 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d.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形成  
 ,出现新的 
 ,植物形成 
 。
附录2: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
课堂导学案
一.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
(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的过程。
(2)表示方法: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点
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结果:每条染色质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
分裂期:
前期:两现两消一散乱
①核仁解体,核膜消失②形成纺锤体③染色质高度螺旋变为染色体④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上(赤道板)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后期:点裂数倍均两极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②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加倍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①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②纺锤体消失③核膜、核仁出现
附录3: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
课后导学案
一、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1.看P113页图6-3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请计算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分子数目
2.假设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2n,
DNA含量为2c,请完成以下表格
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分子数目
3.
假设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2n,
DNA含量为2c
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4.
假设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2n,
DNA含量为2c
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DNA的变化曲线
DNA
含量
二、学习微课
1.
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核中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
2.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三、练习题
1.右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O~A段的DNA复制,
使染色单体出现
B.B~C段细胞中观察不到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D.D~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
DNA数和染色单体数的比值是1∶1∶1
2.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间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后期和末期
3.关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间期复制后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都加倍
B.后期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C.细胞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
D.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中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始终保持一致
4.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前期、中期
C.间期
D.间期、末期
5.洋葱体细胞里8对染色体,在分裂前期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分别是(  )
  A.8条、16个
B.16条、16个
C.16条、32个
D.32条、32个
6.有丝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加倍分别发生在(  )
  
A.间期、间期
B.间期、后期
C.后期、后期
D.后期、间期
7.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体,其正常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  )
  
A.8条
B.16条
C.32条
D.64条
8.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9.下图为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根据丙图的特有变化特征,可以判断该图示表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图。
(3)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5)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该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表为水稻体细胞有丝分裂时,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各个时期的变化数据请回答:






24
24
24
48
24

0→48
48
48
0
0

24→48
48
48
48
24
(1)______组为DNA变化数据。(2)_______组为染色体变化数据。(3)______组为染色单体变化数据。
11.下图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和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曲线回答:
(1)实线ABCDEF表示________的变化,虚线abcde表示________的变化。
(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线段:实线是________段,虚线是________段。
(3)染色单体在________段形成,开始观察到染色单体是________段,染色单体消失在________段。
(4)若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最好在________段。
(5)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段;核仁的重建发生在________段。
以二对染色体为例,画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中、后期的模式图。


时期
染色体数目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