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伤仲永》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9: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伤仲永 王安石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整体感知 ㈠课文写了方仲永的
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
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
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揣摩(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揣摩(二)
阅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3.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㈠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㈡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动手做一做 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6、传一乡秀才观之
7、邑人奇之
8、或以钱币乞之
9、于舅家见之
10、受之天也代诗代仲永代诗代仲永代仲永的通达聪慧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 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拓展你从方仲永的经历得到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