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把酒问月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8:0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反馈:默写古诗文中咏月的名句,(5分钟内)看谁写得又多又快又好。把酒问月李白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诗的特点学术著作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塞下曲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词语注释:
①把酒,端着酒杯。
②丹阙,朱红色的宫门。阙,宫门外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绿烟,这里指遮蔽月光的云影
③但见,只看到。 宁知,怎知。 没,隐没。
④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 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当歌对酒时,在听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丹阙( ) 孤栖( ) 金樽(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我今停杯一问之 放下酒杯。
?、皎如飞镜临丹阙 靠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只。
④、唯愿当歌对酒时 听歌,对歌。
3、《把酒问月》一诗中,诗人问了哪些内容?
?、明月何时高挂在青天上? ?、月亮夜间从海上生起,为什么拂晓隐没在西天云海之中?
③嫦娥在月宫中有谁与她相伴 生活在一起?
自主学习:què qīzūn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有气势。诗人停杯沉思,颇有几分醉意,仰望苍冥发问道:这亘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存在的呢?这一对宇宙本源的求索与困惑,实际上是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三四句写出了人类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却依然用万里清辉普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既无情又有情、既亲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蕴含着诗人向往而又无奈的复杂心境。(道是无情却有情) 评点1——4句诗:手持酒杯,
仰天问月,
人与明月,
关系微妙。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皎如”两句极写月色之美。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皎洁得有若悬挂在天际的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照临着朱红色的宫门。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隐没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环不已,尘世间便在其反复出没中推演至今。两句中既表达了对明月踪迹难测的惊异,也隐含着对人们不知珍惜美好时光的深沉叹惋。 评点5——8句诗描绘月色,
皎洁动人,
夜出晓没,
时光流逝。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杵,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两句,在回环唱叹中抒发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物是人非) 评点9—12句诗:二次问月,
究及神话,
回环唱叹,
抒发感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进一步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苇草,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评点13—16句诗:明月长存,
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
珍惜岁月。译文: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问一问(她)。
人想攀登明月难啊难,月亮却老跟着人走。
月亮如飞天明镜每天都照耀红色宫殿,云雾散尽,月亮皎洁的青辉流满天空与大地。
每天都看到月亮从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从云间山后消失。
春去秋来,月亮上的白兔总在那里捣药,月宫里的嫦娥与谁作邻居?
现在的人有谁见过古时的月亮?但是今天的月亮却照耀过古人。
古人和现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样,一波接一波的逝去,古人看到的月亮和现在我们看到的月亮却是没有改变的。
其他的咱们不多想,就希望每天喝酒唱歌的时候,月亮的青辉总映照在金色的酒杯里。合作探究:1、诗中直接描绘月光的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了人与明月的什么关系?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4、“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几句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正样的人生态度?
1、诗中直接描绘月光的是哪一句?作者是怎样描绘的?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写月的形状,
喻月为“飞镜” ,写月的色彩,突出其洁白的特点。写月的洁白又以“丹阙”(红色) “绿烟”(绿色)来衬托,突出月色的妩媚动人。
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了人与明月的什么关系?
这两句写出了人与明月的微妙关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飞到月中以求长生不老,皆徒然。
而明月依然映照尘世,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两句写出了明月亘古如斯,人生苦短,我们要珍惜人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业绩。合作探究: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现在的人没有看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月亮曾经映照过古代的人。月亮未变而人繁衍生息,不断更迭(古今月亮实为一个,而人却更替了)
4、“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几句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正样的人生态度?
明月亘古不变,而人类沐浴月光生生不息不断更替,人生短暂,希望人们对酒当歌时,月光能映入杯中,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美好岁月的眷恋。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总评:
《把酒问月》从酒写到月,从月回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写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展现为诗人孤高出尘的自我形象。写作特点1、随性挥洒,形象丰满。
2、借景抒情,蕴味无穷。李白与明月 李白作诗,常赋与月,其咏月诗句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尤引人瞩目。都说明月与诗人有不解之缘,李翁恐此缘分最深亦最真。你看他,铺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桌前就餐,但见“月光明玉盘”;下山途中,邀来“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情系“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怀旧忆往,“ 卷帷望月空长叹”;言志抒怀,“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夜半醒来,忽见银辉满地,诗人也难捺激情吟哦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片爱月之心,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一生坎坷,报国不成,因而常神游太虚,以月寄心。年华虚度,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江岸纤夫,劳役惨重,他吟道:“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蜀道艰难,难于上青天,他叹道:“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友人左迁,愁肠百断,他唱道:“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还记得当年误闻日本友好使者晁衡不幸遇海难,李白更是泪眼向月,恸哭不已:“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里,日本友人竟成了诗人心目中最圣洁的明月。 月中寄语明月载人情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世间只有情难诉,而最富有诗意的男女爱情却总是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月亮成了爱情的证明—— “月亮代表我的心”。自古以来,月亮、爱情和诗就这样难解难分。 明月寄离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检测训练1、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把酒问月》中哪句诗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意蕴?月亮如飞天明镜每天都照耀红色宫殿,云雾散尽,月亮皎洁的青辉流满天空与大地。(其他的咱们不多想,就)希望每天喝酒唱歌的时候,月亮的青辉总映照在金色的酒杯里。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中国--明月之乡 重情重义重伦理的中国人,与月难舍难分,“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有月相伴,就有 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惟有闲心能见月,惟有诗心能赏月,惟有痴心能醉月。 课后巩固提升再读《把酒问月》,回答下面问题:
1、世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绿烟”灭尽,即云雾散尽。月光更显皎洁,青光焕发。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象其美丽,“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绪?
表面写嫦娥孤独,实则是诗人自况,表现诗人孤高出尘的自我形象。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月亮形象?从文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了月的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了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誰邻”写出了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了月之永恒,“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