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0 08: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2学情分析
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21教育网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人送别朋友的情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教学过程
一、吟诗导入:
1、交流汇报你知道的送别诗。
2、板书课题引入:今天学习王维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创设情境,由吟入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
2、范读全诗:请大家大声地读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指名读。强调停顿。
3、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4、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三、知诗人,配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友人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赶到渭城来送行。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学生发言。
2、过渡:王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要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会画上一些什么景物呢?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湿润)板书:雨
(2)客舍(旅店)。板书:客舍
(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
风俗。板书:柳
3、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5、师: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板书:酒)
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你觉得这是一杯怎么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师:“劝君更尽一杯酒”,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吗?(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来一杯。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而且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7、师:想到朋友即将远赴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师顺势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王维无限深情地对元二说老朋友啊,请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此时此刻,元二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并交流。
10、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理解诗人送别朋友的情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课外拓展
人生自古伤离别。古诗当中,关于送别这一主题,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愿意和大家分享吗?21cnjy.com
五、作业
1、向身边的朋友讲述这个故事。
2、背诵古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